近日,浙江嘉兴海宁挂牌成立海宁尖山“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工业园建设示范区”。
这是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国建立的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也是浙江省内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设立的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
“需求+市场”双重促进,海宁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
作为全国首个响应“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县级市,海宁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立健全一体化协调控制模式,提升能源数字化建设水平,加快形成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一种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能精准控制社会可中断的用电负荷和储能资源,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波动性等问题。”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范云其告诉记者。
据了解,运营模式通过采集统计多种用户侧能源消费数据,从用能、碳排放、清洁能源使用、电能替代比例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用户碳排放行为特性,从碳值、绿值两个指数维度展示分析碳排放综合情况和新能源利用情况,从降碳路径方面构建决策优化下碳排放预测模型,对用户进行全维度刻画,形成企业“碳画像”,帮助政府、园区(企业)更为准确掌握碳排放总体情况,为减碳提质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助力海宁尖山新区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目前,这一平台已接入尖山区域1个小微园区34家企业的电、蒸汽、煤、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能源数据,后续尖山区域340余户高压变用户将全部接入,实现分行业、分用户采集统计,并形成尖山区域整体碳画像。
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正由“替补”转向“主力”
海宁市节能行政执法队队长于阳表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成立后,将持续大力发展新能源,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新能源企业,推广热电联产、冷热电三联供等多能互补高能效模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作为尖山新区的龙头企业,早在2016年,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公司)就利用闲置屋顶安装了容量5.9兆瓦的光伏发电装置。“每年发电量在500万千瓦时左右,节约用电成本500万元。”正泰公司新能源设备动力总监檀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样的工业企业在尖山新区已有不少。
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尖山新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具有先发优势。以分布式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作用正在由“替补”转向“主力”。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尖山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314.4兆瓦,其中光伏229.4兆瓦,人均光伏容量9.7千瓦,超过浙江省人均水平40倍。
而新能源发电方面,去年全年本地发电量达5亿多千瓦时,占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按照每月用电200千瓦时计算,足够20多万户家庭使用一年,而且都是清洁能源,折合年节约煤炭20多万吨,向环境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万吨。(通讯员陈俊华 张弛 刘晓玲 见习记者王雯 记者晏利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