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是战略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2月24日-25日,2023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江山峰会在浙江省江山市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已是万亿级市场,目前行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保证电池安全?新能源电池未来方向在哪?院士学者、行业专家、平台企业纷纷发表看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新阶段,动力电池已成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筑牢我国竞争优势重要领域。要抓住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重要关口期,持续构建全球领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打造全球产业竞争新优势。
新能源电池产业已是万亿市场
近年来,锂电池行业热度不减。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认为,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电池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已近万亿元,电池行业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锂电池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热点,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民用领域,在智能网络平台、国防军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电池行业80%左右,已经成为电池制造行业主要产品。
在行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优势显现的同时,我国锂电池产业也遇到问题。刘宝生表示,在国内方面,锂电池行业投资热度很高,产能风险已经显现,可能将加剧市场竞争。在国际方面,西方国家已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电池制造关键原材料,包括锂镍钴等原材料仍依赖进口,上游原材料较为紧缺。
作为行业从业者,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飞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整体向好,除了乘用车市场之外,储能市场去年开始爆发,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另外一个万亿级市场。
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安徽得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兵表示,客户对安全、续航、温度要求很高,不过电池产业链很强势,成本下不去,主机厂非常痛苦,但又有非常大需求。入场做电池的目标就是降低电池成本20%。在产业链上把成本做到极致,首先需要掌握技术,第二个供应链的垂直整合。
对于目前新能源电池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华友新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宁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锂电企业估值普遍较高,并购成本也高,行业企业设备、工艺有所差异,行业内部企业趋向自建产业链,跨界进入锂电行业的企业可能会选择并购。
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也提出了对策,第一是加速推进企业碳中和,制定企业碳中和政策和标准,支持企业进行申报认证;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主持开发标准化减碳技术方案;支持高校、行业组织推出双碳相关培训课程及专业人才认证。第二是推动碳足迹相关数据库及标准制定,发展中国电池行业碳足迹数据库和碳核算软件;制定权威性的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支持相关标准及国内认证机构与国际接轨。第三是打造动力电池全供应链减碳体系,强化碳足迹认证,开发系统化的动力电池低碳管理方案;支持动力电池全供应链减碳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大对电池回收及材料循环利用的支持力度,并建立材料回用鉴定、公证体系。
新能源电池如何保证安全?
今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定义了能源电子产业的内涵,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成为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b·体育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业委员会会长应光伟认为,《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发安全经济的新型储能电池”,开展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发挥新型储能产品作为新能源系统压舱石的作用。
如何保证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孙金华认为,应该牢牢做好电化学储能电站的三道防线:第一是电池要做到本体安全。第二是过程安全,这个难度可能很大,或者需要牺牲其他的性能,要对故障隐患及早发现处置,还要对电池热失控进行预测预警。第三是消防安全,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扑灭带电的而且是高效防止复燃的灭火药剂。
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杨霖霖认为,安全三个层次最重要的还是本体安全,后端措施是弥补性措施,电力系统只有具备安全性要素条件以后,再看各种储能技术路线的功能性和经济性是否能够具备商业的价值,这是储能领域未来要成为市场化主流的判断逻辑。
刘宝生认为,要想保持我国锂电池产业的优势地位,最重要的还是加强技术创新,特别在原始创新方面下功夫,真正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需加强对锂电池关键材料的基础研发,解决电池寿命、充放电时间、成本安全等问题,同时继续推动电池制造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电池产品品质,满足不同领域、不同消费层次的应用。
谁是新能源电池未来方向?
新材料电池层出不穷,哪种能成为未来方向?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飞,资源储备逐步纳入各个国家战略资源的大背景下,开发锂电池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目前,钠电具有价格低廉、性能好等优势,钠电池具有优异低温性能,安全性比磷酸铁锂电池好。但核心体积能量密度太低,网格储能和轻型动力是它的核心发展方向。
随着锂电池价格走高,钠电池关注度提高。作为老牌电池企业,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林建认为,钠离子电池成本比锂电池低很多。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与锂电池NMC相当,随着材料进步,循环性能可进一步提升。钠离子电池倍率和低温放电性能显著优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介于锂电池三元和铁锂之间。
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岳敏认为,现在钠离子电池非常热,钠离子电池会是锂电之后率先产业化的电池,但其本身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产业化不会像期待的这么乐观。如果钠离子电池三年内还起不来,将会大大影响产业化步伐。因为现在锂价这么高,钠离子电池如果还起不来,当碳酸锂价格降至15万/吨以内,钠电发展还会受影响。
氢能也是受关注的对象。“氢能源一定是人类终极方向,国家应该加速布局和加大研发。短期内,个人不看好燃料电池。新能源行业发展大趋势不会变,但产业布局已经严重过剩,竞争激烈将会成为常态。”岳敏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表示,国家希望少用化石能源,多用可再生能源,但我国禀赋主要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是国家的一个长期国策。氢能源发展是燃料电池发展,把氢开发和利用提到了新高度。氢能将是我国能源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氢能既能作为能源,也能作为储能,氢能是国家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未来10年-20年将是我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紧密联系我国能源发展实际,从战略、政策、技术、资金、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谋划,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实现氢能源与燃料电池高质量发展。”彭苏萍认为。
文章来源:新京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