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打好“光伏储能”这张牌,合肥为什么

澎湃b·体育(中国)发布时间:2024-11-27 13:45:48  作者:袁杰

  悄然间,光伏储能正在成为合肥的一张新名片。

  今年7月,首批共10个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正式公布,合肥有两个集群入选,一个是新能源汽车集群,另一个就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群。

  数据显示,目前合肥集聚全球光伏10强企业5家、中国储能10强企业4家,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超6万人。

  去年,合肥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1583亿元、增长57.2%,占全省53%;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营收382.6亿元、增长22.9%,占全省47.8%。合肥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储能系统出货量位居中国企业第一。

  合肥为什么?

  成长迅速

  新一轮能源革命正深刻重塑全球产业版图,光伏与储能正是其中焦点。

  近年来,中国光储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化,用中国技术、中国智造、中国方案,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动力。据公开报道,去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占全球一半以上,光伏产品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

  安徽是光储产业新高地。据工信部赛迪顾问《2024年中国光伏与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4十大光储省(市)”榜单中,安徽高居第三位。其中,省会合肥是安徽光伏储能产业的引领区,现已形成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澎湃b·体育(中国)(www.thepaper.cn)注意到,合肥发展光伏储能产业有良好的基础。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现已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起步于合肥。该公司扎根合肥近三十年来,持续深耕新能源赛道,从自主研发生产光伏逆变器起步,到如今光能、风能、储能、电能、氢能“五路并进”,已成长为全球清洁能源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数据显示,阳光电源今年上半年营收310.2亿元,同比增长8.38%,2023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遍及170多国。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合肥目前集聚了全球光伏10强企业5家,中国储能10强企业4家,培育营收超百亿元企业7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在先进光伏领域,合肥在异质结、钙钛矿等技术路线全面布局,去年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出货量分别为24.2GW、52.5GW、50.5GW,同比分别增长102%、94.3%、100.6%,其中组件产量占全国约十分之一。

肥西花岗镇15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

  在新型储能领域,合肥以锂离子电池为重点发展方向,集聚国轩高科、阳光储能、中创新航等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推进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产业化布局。

  合肥还建成了全省首个飞轮储能电站,以及全省首个生态公园和商业综合体储能电站。新型储能电站简单而言就是“超级充电宝”,既能充电,也能放电,具备低充高放、削峰填谷等特点。企业和工厂用上这样的“超级充电宝”,电量更足,更省成本,也更加环保。

  据《合肥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2027年)》,合肥目标到2027年,全市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达100个,总装机规模达150万千瓦;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150家,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力争新增储能营收超五百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争创国家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

  合肥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的协同性,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逆变器-电池组件-新型储能-智慧能源”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合肥当下正建设以高新区、肥东县、肥西县为引领,庐江县、长丰县、巢湖市、安巢经开区等协同发展的光伏储能产业格局。

  合肥高新区致力于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主打科技感和现代化。合肥科技馆蜀西湖新馆,屋顶建有一座600千瓦屋顶光伏变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年发电量超60万度。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让蜀西湖新馆成了绿色、环保、智能的“零碳场馆”典范。

  合肥高新区还在国内率先实施了针对工业企业的碳积分制度,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奖”,激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实施升级改造,实现了碳排放管理的市场化运作。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建成了省、市级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200余家,去年新增了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肥东则抢抓国家“双碳”风口期,围绕“新光大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以晶科能源、协鑫集成等光伏龙头项目为引领,贯通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制造及上下游产业,培育壮大太阳能光伏、薄膜电池、集成系统与设备等产业,聚力打造“光伏第一县”。

  庐江县则是安徽最大的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基地,拥有赛纬电子、国轩新能源、合肥星源等上中下游企业,去年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实现约137亿元。

  长丰县致力于光伏储能的应用,不断创新,吸引越来越多先进能源技术及新模式、新业态先行先试。

长丰县陶楼镇“光伏+智慧农业”模式

  比如长丰县陶楼镇的“光伏+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内,有不少科技大棚,采用了棚顶光伏发电、中间种植草莓生菜、下面水产养殖的光伏渔菜养殖模式。光伏板设于大棚顶部,源源不断提供电能,底部安装了集中箱进行养鱼,上方则种植着一排排盆栽草莓和辣椒,一幅现代智慧农业风景图生机勃勃。

  创新布局

  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关键。

  推动“科创+产业”协同发展,近年来 合肥建设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

  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关键领域构建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多层次、专业化的创新载体,培育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43个。

  目前,合肥光伏和新型储能部分技术位居全球前列,科邻新能源首片20*30cm²钙钛矿组件成功下线;中国科大徐集贤教授团队,实现单结钙钛矿电池稳态认证效率26.7%,创世界纪录;阳光电源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35kV中压直挂光伏逆变器,发布了全球首个10MWh全液冷储能系统……

  深谋远虑的合肥从来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未来。

  当下的合肥,正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创新能力,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新场景应用,推动产业集群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聚力优化产业链方面,合肥将增强“链长制”服务效能,围绕生产及检测设备、浆料、粘接剂、导电剂等薄弱环节,靶向招商延链补链。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交流、供需对接等活动,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

  聚力强化创新链,合肥链接中国科大、合工大、“科大硅谷”等创新资源,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加力攻关钙钛矿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技术迭代升级和产品创新。

  聚力提升价值链方面,合肥修订出台了光伏专项政策,助力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力。加快建设大物流体系,降低企业出口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协同发展。

  聚力拓展应用链方面,合肥持续加大政策支持,拓展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在园区、交通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应用场景。高质量推进“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储充一体化等综合开发模式,拓展多种形式的光储融合应用场景。

  沐光而行,合肥雄心不止。

  澎湃b·体育(中国)记者 袁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