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产经信息

“能源+气象”,跨界破圈了!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3-10-16 10:26:55  作者:李丽旻

  专家提出,应更加重视能源领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气象风险,面向未来,“能源+气象”融合发展已势不可挡。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已经成为风险倍增器,将加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挑战。”在近日召开的2023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能源气象融合主题论坛上,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提出,“未来气象部门要持续开展风光水多能互补和极端气象灾害对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估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不断完善国家级新能源气候预测业务系统。”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不断提升,专业化、定量化气象服务逐步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必要支撑,多位与会专家都提出,应更加重视能源领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气象风险,面向未来,能源与气象融合发展已势不可挡。

  融合势在必行

  巢清尘指出,当前,气象对于电力领域的影响呈现出电力全环节、时间全尺度、地域全覆盖的特征。在未来能源电力与气候系统深度融合背景之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基础设施与天气气候的关系将更为复杂交织,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发、频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很可能进一步加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挑战。“双碳”目标下,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比的进一步提升,能源电力系统与气象系统将深度融合。

  在业界看来,气象条件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最关键的外部影响因素,其影响范围不仅涵盖风、光等新能源资源,更是影响输电甚至用电侧,气象灾害对输变电设备的损坏、气象条件对输电能力的影响以及用电负荷都可能影响能源系统安全稳定。

  亚洲开发银行原气候变化首席专家、腾讯碳中和高级顾问吕学都在论坛上表示,电力设施是社会的生命线,极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被损坏,进一步加重灾害,加大救灾难度,为此,从电力设施设计建设阶段就将气候风险纳入考虑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对于确保电力设施在气候变化的环境中正常运行极端重要。

  数字技术是关键

  吕学都指出,气候变化带来更强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已逐步成为新常态,能源设施建设需要把气候风险及适应措施纳入项目设计和运行计划中,以免气候风险发生时损坏能源设施。

  在此情况下,合理评估气候风险、实现提前预警防范将变得尤为重要,气候数据科学的深度应用更是成为关键。吕学都表示:“当前,气候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通过提升数字技术在气候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数字技术在防范气候风险方面将大有作为。”

  在论坛上,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首席科学家水野江美同样强调了数据科学应用的重要性:“现在人们已经看到了极端天气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一现状尤其是让能源领域的气象数据变得重要。在供应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能会改变气候,也将改变电力供应系统的整体架构,而在使用端,高温天气还影响世界各地居民生活。如果能够将天气和气候相关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的分析能力以及远程感知相衔接起来,就有望打造更好的解决方案,实现更有效的管理,数据的使用和分析预测将让能源系统变得更加可靠。”

  呼吁各方合作

  能源与气象融合发展离不开跨界合作,多位与会专家也强调,通过不同行业机构共享数据、持续投资,能源与气象融合发展将走得更稳更远。

  在论坛上,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张文建强调,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与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合作共赢的典范,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已将气象服务于新能源写入发展战略,气象界愿意走出传统领域,为未来新能源业务运行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和定量化服务。

  水野江美则表示,当前能源领域使用的分析工具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相对滞后于发展现状,为此建议不同领域行业机构以及利益相关方尽快开展合作,利用各方的科技专长推动技术发展,同时建议更好地利用私营领域数据,例如使用一些金融工具挖掘数据潜力。除此以外,更要促进可持续的投资,推动科学研究发展,以降低技术应用的成本,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在提高数据应用水平的同时,还应做好数据的隐私保护,为全行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文丨中国能源报 记者 李丽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