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将北斗产业纳入地方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打造“北斗之城”。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技术优势,株洲供电公司探索推进北斗技术与电网业务融合,在配电线路运行监测、输电线路通道隐患排查、机械施工安全管控等工作中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北斗遥感、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手段,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提升电网业务智能化水平。
10月24~25日,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这也是株洲连续第二年承办该峰会。近年来,湖南聚力打造成为全国北斗技术创新引领区、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区、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聚集了国内北斗产业80%以上的核心技术资源。而株洲是湖南北斗产业主要承载地,制订北斗产业链发展规划,建设北斗产业园,坚持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两端发力、统筹推进。
株洲供电公司员工依托北斗卫星遥感影像排查输电线路通道内的隐患。
今年以来,株洲供电公司探索推进北斗技术与电网业务融合,开发应用“4G+北斗短报文”双模通信模块、输电线路通道安全分析应用系统及施工机械近电作业安全距离智能预警装置,解决了偏远山区线路配网自动化终端在线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输电线路巡检质效,提高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双模通信模块提升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线率
配电自动化终端主要用于采集配电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执行配电主站指令,调节和控制配电一次、二次设备的参数。这一过程需要稳定的通信信号。
目前,株洲供电公司有配电线路1392条,安装配电自动化终端4270个,数据传输主要基于4G模块。在偏远山区等公网信号不稳定的区域,配电自动化终端可能存在数据传输质量不佳等问题。株洲供电公司有42条配电线路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线率受到通信信号问题影响。
北斗短报文通信能在地面通信基础设施无法覆盖的地方,或者在自然灾害、紧急救援等情况下,提供可靠通信手段。8月起,株洲供电公司组建攻关团队,研究攻关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块与配电自动化终端及主站通信模块适配的技术难题。攻关团队剖析现有通信协议架构,运用协议转换算法,重新编写适配代码,并参考国际通用标准,结合电网信息交互报文格式,制订了新的规约转换方案,确保信息交互准确无误。经过数次模拟调试,攻关团队研发出“4G+北斗短报文”双模通信模块。该模块具有数据收发稳定、双模通信信号智能切换等优势,可以进一步提升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线率。
以前,位于渌口区的10千伏王腊线配电自动化终端传输信号不稳定,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员工无法获得遥测、遥信数据,不能远程下达指令完成断路器分合闸等操作。株洲供电公司在该线路配电自动化终端上试点应用了“4G+北斗短报文”双模通信模块。“安装双模通信模块后,在没有公网通信信号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遥控完成相关操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株洲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值班员陈尧说。
目前,“4G+北斗短报文”双模通信模块已完成了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遥控合解环试验,并在2条10千伏线路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上试用,应用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安全分析系统精准识别线路通道内安全隐患
目前,株洲电网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约280条,线路总长超过3600千米。株洲供电公司输电线路通道隐患排查主要以“无人机巡查+人工巡检”方式开展,完成一轮全面巡检耗时较长,且拍摄的部分现场图片不够清晰。
今年,株洲供电公司与株洲北斗产业园内相关技术企业合作,利用该企业自主发射的“通导遥”一体化卫星获取输电线路通道高精度定位和影像。株洲供电公司梳理输电线路通道历史巡检数据和隐患图像,开展模型搭建与训练,构建了具备目标智能识别功能的人工智能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输电线路通道安全分析应用系统。该应用可以自主分析输电线路通道内的树木、种植大棚、建筑物、土堆等7类隐患物,形成隐患分析报告及排查任务工单,自动派发至运维人员。
“卫星遥感影像更加清晰,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大范围识别更多隐患,及时避免线路故障。输电线路通道安全分析应用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卫星遥感影像,生成完整的输电线路通道隐患分析报告。运维人员根据分析报告逐项核实确认并及时到现场消除隐患。这种方式全面提升了输电线路通道安全隐患排查效率和准确性。”株洲供电公司输电检修公司相关负责人黄俊介绍。
输电线路通道安全分析应用系统自4月上线以来,已辅助运维人员完成220千伏古大线、220千伏云成线等线路通道内的安全隐患识别分析,进一步提升隐患排查效率。
预警装置监测机械近电作业距离强化作业安全管控
9月23日下午,在株洲供电公司施工机械近电作业安全距离智能预警装置测试现场,吊车、高空作业车有序作业,测试人员精准测试该装置的预警功能。
“此处施工机械与电力设施间的安全距离为1.05米。智能预警装置的预警误差在正常范围内,通过测试。”现场测试负责人谌猛说,该装置模拟试验平均误差小于3厘米,满足现场施工安全管控要求。
以往,在株洲供电公司近电作业中,施工机械与电力设施的距离主要依靠监控摄像监测和人工观测,安全监督人员通过对讲机和旗语指挥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保持安全距离。这种方式受监测人员经验和观测视角影响较大,且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的可能。
如何在近电作业中智能管控施工机械与电力设施的距离,成了株洲供电公司重点关注的课题。
8月,株洲供电公司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研发出了智能预警装置。该装置由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的定位装置及具备分析功能的告警装置组成。定位装置安装在施工机械臂上,用于监测施工机械与电力设施间的距离。告警装置安装在施工机械驾驶操作舱内,应用智能算法分析发现施工机械与电力设施间距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会自动发出声光告警,提醒施工人员与安全监督人员,避免出现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保障施工作业安全。
“我们已在220千伏桃江西—刘家湾线路工程等工程现场应用了智能预警装置,效果良好。根据应用情况,我们正研究优化线路三维位置提取等功能,并推进该装置产品化,后续在各个现场全面推广应用,持续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水平。”株洲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员工卓敏说。(焦点 吴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