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深度应用,数字时代加速到来。伴随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数字技术融入各行各业。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十五五”时期,电网业务将持续与数字技术融合,电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发挥,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
数字技术在服务电网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数字技术已在电网各环节、各领域广泛应用,推动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转型,服务电网高质量发展。
各种数字技术的应用驱动着电网升级。物联网技术促进了电网设备互联互通,发、输、变、配、用等各环节的数据实现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大数据技术助力挖掘电力数据价值,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云计算技术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支持电网业务高效运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于电网故障诊断、负荷预测等领域,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效率。
数字化建设促使电网运营模式变革。一方面,电网企业通过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了对电网状态的实时监控、精准预测,有助于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另一方面,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使供电服务更加便捷、个性化,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用电体验。
随着电网数字化程度的加深,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成为重要议题。电网企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确保电网运行数据和用户信息安全;提升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以应对可能的网络安全威胁。
“十五五”时期电网业务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生产结构、电力消费结构、电网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面对电力电量平衡、系统运行安全保障难度加大等挑战,电网业务将与数字技术进一步融合。“十五五”时期,电网数字化转型将呈现新趋势。
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电网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未来,电网数字化将更为突出,并由管控模式走向生态模式,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数字呈现、连接互动、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发电侧,电网与新能源、灵活调节电源、各类储能的互动增加;在电网侧,伴随特高压大规模建设、储能快速发展和氢电耦合技术进步等,电网企业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协同调度等手段实现价值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合一;在用户侧,电网企业依托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协同主负荷与柔性负荷,实现电网与分布式电源、新能源汽车、智慧楼宇等的大规模互动。
根据场景重组数字资产。当前,电网企业数字资产形成了“平台-系统-应用”发展格局。以管理视角构建的业务系统重视指标与业务控制,割裂了端到端的作业场景。应用以微服务形式满足个性化的业务需求,而场景作为应用的重要承载形式发挥对传统“条块式”业务系统建设的补充作用。未来,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以完整的端到端的作业场景重组现有数字资产将成为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电网业务。基于大模型技术的进步,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将推动电网各专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架构变革。在生产领域,电网企业基于采集图像融合感知智能与认知智能,提升设备运维水平;在营销领域,基于语音、文本信息应用认知智能,提升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调度领域,重点基于量测数据和业务规则应用计算智能,提升电网计算分析水平。
数据要素价值持续发挥。自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以来,国家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立了国家数据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24年第一批研究课题征集公告中包含“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路径举措研究”。可以判断,数据将充分发挥参与价值分配这一基础属性。对电网发展而言,伴随数据与算法的持续积累,电力数据应用将从离线统计分析向分析预测、实时决策的高级阶段演进,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将嵌入决策流程、融入作业程序,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以数字化转型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智能水平
推进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系统工程,电网企业需要以数字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为手段,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和流程重构,推动电网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让电力系统更加灵活智能。
在电网数字化方面,基于数字化与业务的高耦合性,电网企业需深度融合应用能源、数据、通信、信息、运营技术,在新能源接入与调度、负荷侧资源聚合与柔性互动、多条件下提升电网保供能力等方向实现业态创新。
在场景构建方面,电网企业需聚集核心业务,以生产一线作业视角构建完整的端到端应用场景,并加强数字能力建设。
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方面,电网企业需更加注重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做深做透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统一算力资源调配、统一样本汇聚共享,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设。
在数据要素价值发挥方面,电网企业需提前研究布局、主动融入数据要素资产认定、培育、评估、交易等相关工作。通过多维建模加快多源异构数据汇聚融通,构建数据驱动的理解、预测、决策体系,探索隐私计算等流通新范式,用好自动化决策工具,放大传统要素价值,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
(作者:刘才华 苏鑫磊 秦虹 单位: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