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5月24日~6月15日,全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区域叠加多、致灾风险性高,多项指标打破历史同期纪录,对电网运行造成较大影响。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应用福建电网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闽电应急ECS),全力应对气象风险。闽电应急ECS集成了地理信息、气象信息、自然灾害信息和电网信息、物资管理、车辆管理等数据,具备电网灾前监测预警,灾中统计分析、指挥决策及抢险救灾,灾后评估及综合治理等功能,于2019年上线。依托闽电应急ECS,国网福建电力建成数智应急体系,推动灾害风险科学精细化预警、灾情智能统计实时感知、抢修物资和队伍精准调配、抢修进度在线管控,提升福建电网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融合多元数据 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化
6月13日,福建省气象台再次发布暴雨警报,国网福建电力启动洪涝灾害事件Ⅳ级应急响应。各单位迅速落实应急响应要求,781支队伍10318人在闽电应急ECS上报到,做好抗灾抢险准备。
“应对台风、洪涝等气象灾害,反应越快、准备越充分,越能赢得主动权。”国网福建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部主任翁蔚说,该公司注重灾前协同预警防御,通过多元数据融合,促进灾情预判更加科学、组织预警更加高效,进一步提升可视化精准指挥效率。
闽电应急ECS依托全省气象网格监测数据库,可动态监测气象灾害发展趋势,耦合分析气象和电网数据,评估、预警气象灾害给电网设备运行带来的安全风险,预判可能的受灾范围,同时在线智能推送应急预警通知及防范措施提示,组织指导基层单位开展针对性电力设施特巡特护。
此轮持续强降水过程中,国网福建电力各单位根据应急预警通知及措施提示,应用闽电应急ECS密切跟踪监测降雨和电网运行情况,根据系统预测的风险范围,提前组织开展低洼易涝变电站、地质不稳定区域线路、树竹及易飘浮物等隐患排查整治,完成5303条配电网线路、4179台户外箱柜、5904座地下配电站房特巡特护,消除电力设施安全隐患。
同时,国网福建电力根据闽电应急ECS标出的风险点位,提前安排3600名抢修人员到易受灾地区,基于全专业、全口径的队伍、装备、物资线上储备库及时开展资源调配,确保灾后应急力量迅速投入到位,大大提升了抢修复电效率。
提升故障研判准确性 推动应急响应智能化
此前,闽电应急ECS与智能配网调度管控平台已实现数据交互,可实时监测主网、配网、客户3大类数据,其中包括全省36万台配电变压器运行情况、1900万户客户供电情况。闽电应急ECS创新应用配网多类型故障综合研判方法,融合变电站、配电变压器等的信息,智能研判短路、接地、母线失压等故障,分析统计故障设备的停电时长、影响的客户数,突出展示受影响的重要客户和小区,有助于精准制订抢修复电计划。
今年,国网福建电力进一步提升了闽电应急ECS的故障类型研判效率,实现从故障发生到得出故障研判结果仅用时10分钟,为应急处置、抢修复电赢得更多宝贵时间。
同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闽电应急ECS整合各专业数据资源,以“一张图”的方式全方位展示灾害区域、故障设备位置、应急队伍和装备等情况,为抢修作战指挥、资源调派提供直观的信息支撑。“以前遇到自然灾害造成电网设备损坏,得有一半人忙着抢修,另一半人忙着统计各类停复电、电网设备受损数据。这些数据还需要市、县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层层上报,耗费人力,也容易出错。”翁蔚说,现在依托闽电应急ECS,相关数据可以一键获取,减轻应急状态下班组员工的工作负担。
抢修线上指挥 实现集团化“作战”
6月15日,国网福建电力应急指挥部成员应用闽电应急ECS自动统计设备灾损情况并生成应急工作日报,将日报报送至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根据各地设备受损情况,该公司第一时间调派3支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共53人驰援南平、三明、龙岩。
通过闽电应急ECS的手机端应用“闽电应急”APP,国网福建电力构建了线上指挥模式,应急指挥部可与抢修现场信息交互、高效联动,实现集团化“作战”。
国网福建电力按设备责任区划片设立应急指挥部,通过闽电应急ECS将网格内抢修任务及队伍自动关联至应急指挥部统一管控,在线调拨应急队伍增援受灾区域。
同时,闽电应急ECS可自动生成故障抢修任务并推送至各级应急指挥部,各级应急指挥部再点对点把抢修指令派发给抢修人员。抢修人员通过“闽电应急”APP随时接收指令,并实时报送抢修现场灾损信息和物资需求,辅助物资点对点精确配送。这种应急指挥与抢修全流程线上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抢修指令逐级传递、现场信息层层上报的运作方式,提升了应急抢修复电效率。
国网福建电力还推动抢修人员应用“闽电应急”APP线上办理抢修作业许可和终结手续,解决以往灾害抢修期间配网调度下令许可拥塞的问题;通过“闽电应急”APP向抢修人员推送安全提示,让抢修人员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抢修复电工作。(林梅妹 林丽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