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风潮,自八方聚来。日前在海南海口举行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氛围热烈: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1.0》、形成《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评选2023年度“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一系列成果引发关注。
大会发布的一组数据也分外亮眼: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74.6万辆,其中中国销量达到627.8万辆,占中国新车销售比例的29.8%。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3770万辆,中国占比约60%。
“2023年产销量接近千万量级,培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建成了高效协同的产业体系,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注入了强大的动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新能源汽车融汇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产业链、价值链持续向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拓展,产业生态正在全面重塑。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认为,中国汽车保有量规模仍有约2亿辆的增长空间,预计到2055年前后汽车保有量达到饱和,总量超过5亿辆。
与会人士认为,随着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驱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迭代,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毋庸置疑,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持续统筹推进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持续加强动力电池体系、新型底盘架构、自动驾驶系统等共性关键技术协同突破,加快车能路云一体化发展的典型场景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将在这一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存在隐忧,用户使用的“痛点”仍在,产业链条未能打通的情况也依然存在,长远来看,这些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难以行稳致远。
其一,新能源车企“倒下”,遗留的售后服务问题难以解决。在新能源汽车的汹涌洪流中,国内曾一度出现数百家新能源车企,但短短几年间已经倒下一批。这些消失的新能源车企,有的烧光百亿投资、耗费数年光阴没有造出一辆车;有的靠PPT造车,花钱大手大脚;也有一些车企,没有抓住电动化机遇,或被资质捆住手脚,或是战略出现问题,即便努力转向,依然倒在了风口上。在这种背景下,有的用户刚提车上路,因车企倒闭而车机系统崩溃、售后服务无门。
其二,后市场产业链不完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缺乏定价机制,阻碍用户购车换车积极性。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不够活跃,价格忽高忽低不稳定,入手一年以内的车辆,价格浮动可能在三四成左右,这点无论对经销商还是用户而言,都造成了较大的心理障碍。经销商希望能够有稳定的收益,但目前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市场基本上没有定价机制,同时由于质保条款等问题导致消费者顾虑重重。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相比,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预期减值。
其三,新能源汽车续保难,面临加价或拒保。与燃油车用户不同,到了车险续保期限临近,不少新能源汽车用户面临着车险涨价或者被保险公司拒保问题。用户不满高保费,同时高赔付率、高赔付成本又让保险公司在承保中亏损,这种现象导致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相对较为混乱,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用车负担。
其四,里程焦虑依然存在,充电等基础设施瓶颈待解。当前仍有不少用户面临着家用充电桩安装被拒问题,固定车位不足、电网容量有限等影响了家用充电桩的安装。对于高速发展的公共充电桩而言,这种矛盾也同样存在,体现在充电设备分布的科学性、便捷性,以及管理等问题上,方便的充电桩充电贵,便宜的充电桩位置偏,尽管属于市场行为,但对于用户而言,这也是一种心理压力。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还有更多的痛点存在,如何解决这些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瓶颈”和“短板”,当下应成为摆在主管部门和行业各主体面前首当其冲的“考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