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企联动,佳音频送。”继2020年建立健全“一站一警”工作联系机制之后,时值年终岁尾,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又传来一条好消息:截至2021年12月20日,该市五个旗县均成立了电力警务室,实现了全市电力警务全覆盖,从而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监督、协同实施”的创新之路,为确保元旦春节“两节”和北京冬奥会安全,喜迎党的二十大,交上了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匠心独运 打出监管重拳
这是一串沉甸甸的数字:消除安全事故隐患36起,制止电力设施保护违规施工作业24起,处置外力破坏案(事)件18起,为供电局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6万元......
数字虽然枯燥,但却凝聚着呼和浩特市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呼市电保办”)全体工作人员的满腔心血和辛勤汗水。这个仅仅成立半年的机构,获此佳绩,实属来之不易。
谈起2021年10月18日的那次出警,呼市电保办副主任刘乃昌至今仍感慨不已。当天接到报警后,他和工作人员辛明、贾文杰第一时间赶到位于玉泉区工艺厂巷的施工现场。原来,某热电厂施工人员在修理管网时,不慎损坏了一条地下电缆,附近某重点单位不得不启用备用线路,但同时也导致该热电厂不能如期供暖。当天,已是供暖第三天,上百名热力用户正在聚集,准备上访,矛盾一触即发。刘乃昌等三人当机立断,迅速召集三方人员,坐在一起,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处置方案,使事件得到了及时解决,消除了电力安全隐患。同时,避免了一起突发性群体事件。
的确,可靠的电力供应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和千家万户的安危冷暖。呼市电保办全体人员深知责任重大。自2021年6月28日电保办成立之日起,他们就从三个方面入手,抓重点、找症结、查“苗头”、除隐患,推出了一系列监管“组合拳”:一是建章立制,防患于未然。现已帮助二十余个基层单位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二是胸中有数,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安全保卫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整改;三是“兵贵神速”,针对突发性案(事)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依法处置。
爱心送暖 播洒普法春风
2021年12月3日,“国家宪法日”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宣传活动在玉泉区恒昌小区隆重举行。呼市电保办工作人员面带笑容,向居民们分发了两千五百余份(件)有关用电安全知识的宣传单、宣传手册和购物袋,并现场讲解电力保护法律法规,突出了“保护电力设施就是保护生活家园”的主题,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呼市电保办工作人员深谙此理。他们认识到只有增强全社会的用电安全意识,才能筑牢安全“堤坝”,确保电力设施的“长治久安”。
为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宣传效果,他们以“五进活动”为契机,从行业特点出发,深入基层,面向群众进行大力宣传,及时解决了该小区多年悬而未决的安全用电问题。此外,还利用节假日,携带慰问品,走访困难群众,不仅提升了居民安全用电意识,还为他们送去了电力企业的温暖。
初心不忘 增强队伍素质
“打铁还得自身硬。”呼市电保办全体人员始终把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学习、践行初心使命放在工作首位。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并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武装头脑的动力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自觉行动。
“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是新时代对电力企业监管部门的新要求。为实现“三化”目标,电保办工作人员着眼于“内强于心、外化于形”,顺势而上,主动作为,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努力构建“专群结合、点面结合、区域协作、齐抓共管”的电力设施安全防控网络。
面对成绩,大家没有陶醉,更没有满足。呼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内保大队大队长兼“三电办”负责人康宇表示,奋斗永无止境,拼搏再攀高峰,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监管铁军队伍,才能无愧于党和政府的信任,广大群众的期待。(刘乃昌、张建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