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35千伏理塘—下坝线路工程完成验收,具备投运条件,即将“上岗”工作。长期驻扎在理塘的项目管理人员谭东终于松了口气。目前,所有工期均按照计划推进,预计再过几天,这条线路就可以正式投运。
截至6月16日,300余名参建人员已经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奋战了140天,点亮了理塘县下坝片区藏族居民的生活。
挑战三道难关 精益管控施工进度
理塘素有“世界高城”之称,以高原、山原地貌为主,气温常年在零下5~10摄氏度。理塘—下坝输变电工程线路全长70.83千米、变电容量6300千伏安。该工程投运后,下坝片区将彻底告别小水电孤网运行的历史。
在这里建设电网,要挑战三道难关。
第一道难关是高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初到高原,很多参建人员感到不适应,严重的甚至有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在高原上干重活,体力消耗是平原地区的两倍。“30多米高的铁塔,施工人员通常爬到一半就喘不上气来。”线路工程1标段项目经理王凯说。施工地点大多在海拔4600米左右的山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理不适,在入场工作前,甘孜供电公司建设部安排施工人员在海拔稍低的理塘县城习服几天,待大家身体适应当地环境后再前往施工驻地。
第二道难关是气候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施工过程中,时不时飘来一阵雨,现场气温骤降。施工地点大多在茫茫大山中,连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施工人员只能靠塑料篷布勉强遮雨。按照相关规定,一旦风力超过5级,组塔就要中止,更别说下雪天了。
任务重,工期紧,甘孜供电公司以更精益的方式管控施工进度。为了减小雨雪天气对工期的影响,该公司增加了人员力量。前期组塔阶段,工程项目部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增加50人,派项目管理人员长期驻扎一线,和施工人员同进同出,全面掌握现场情况。谭东从施工初始就在项目部驻地扎了根。他每天都要核量管控进度,按照日管控内容,分工种、分工序合理倒排工期,细化每日工作内容,在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
第三道难关是无人区内手机无信号。工程穿越无人区,附近无村庄,一旦出现突发情况难以与外界取得联系。2019年12月25日21时,线路工程3标段项目经理刘华从理塘开车运输材料到下坝。当晚,路面积雪厚20厘米,在一个急转弯处,刘华一不小心冲到了路边的排水沟里。车子开不出来,手机没有信号,又无车辆经过。他只好在车上蹲了一夜,直到第二天10时被附近的施工队发现,才得以脱困。
“每一道难关,每一个困难,我们都咬牙坚持。通过合理安排工期、增加人员力量、调整工作时间,我们想尽办法赶回工期。如今工程即将投运,我们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谭东说。
告别用电难题 走上发展快车道
理塘县下坝片区下辖的觉吾、莫坝、亚火3个乡,海拔高度在3800~4600米,主要依靠小水电供电,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网联网。到了冬天枯水期,当地供电极不稳定,居民几乎无法用电,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
一直以来,对于觉吾乡觉吾村村民土登来说,把青稞磨成面粉做糌粑,是一件特别烦心的事。村里青稞打磨机因电压低无法使用,柴油机在气温低的时候也无法发动。这时候,他只能到80千米外的县城去磨粉,一来一回就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通了电,土登的烦心事就能迎刃而解,他已经着手购买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期待着未来的便捷生活。
在下坝片区开餐馆的杨小艳得知马上可以用上稳定的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真是巴不得马上通电!我5年前买的大冰柜因为功率大用不起来,只好又买了两台小冰柜。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大冰柜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觉悟乡扶贫办专员白玛郎甲2014年就到乡上工作了。在他的印象中,乡里以前连生活用电都不能保障,更别说生产用电了。电力将给他的工作带来积极变化。“只要供电稳定,未来我们可以结合每个村的情况发展青稞、野生菌加工等特色产业。”白玛郎甲高兴地说,“施工用电有保障,扎呷神山溶洞景区建设开发将进一步提速,村民会更有信心投资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产业,大家的收入也会明显增长。”
莫坝乡、亚火乡与觉吾乡一样,主要以农牧产业为主。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乡里的居民将彻底告别冬季用电难的历史,走上发展快车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