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彭鹏,女,中共党员,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党校(培训中心)领导力开发研究中心培训师,曾是国网上海电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上海市经信委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人物心语: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解决电网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是我们当前最紧要的工作。
“将多个传声单元按照螺旋形拓扑结构排列成传声阵列,可以快速测试复杂二维平面结构的传声特性。”12月7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党校(培训中心)领导力开发研究中心培训师彭鹏带领团队成员,向上海市科委高新处汇报阻尼降噪胶片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团队最新研发的多通道声学成像装置。据测算,该装置可使变电站噪音降低3分贝。
工作5年来,彭鹏用创新拼搏的精神带领团队成员在储能系统并网、振动信号检测等领域突破攻关,用自己的业务专长为电网技术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调整专业方向 研究储能并网技术
2015年博士毕业后,彭鹏进入国网上海电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负责分布式电源并网消纳技术缩短研究工作。“我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研究分布式储能在智能电网及微电网中的应用。我以前学的是材料专业,对电力知识不是太了解,心里直打鼓,生怕做不好。”她说。
彭鹏迅速调整方向,结合自身优势,从“材料”的视角看电网。当时,国内储能系统并网技术尚不成熟。为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的作用,彭鹏与团队成员商讨后,决定将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引入到新型储能材料及本体研究项目当中。经过反复测试调试,2016年5月,彭鹏团队发明了国内首台水钠储能电池。该电池为风光储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实现并网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助力。彭鹏团队创新研发的“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于2016年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
目前,彭鹏带领的创新团队已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电力大学及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并在高耗能企业中推广应用以电为核心的多能互补用能模式,推动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实现产业化发展。
“虽然我转换了科技研发‘跑道’,但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促使我去不断攻克难题。”彭鹏说。
激发创新潜能 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渐渐地,彭鹏似乎找到了利用创新技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窍门,开始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研究更多接地气的项目。
经过广泛的行业与市场调研,2017年8月,彭鹏团队瞄准市场对供能电源“两高一低”的核心需求,研发出了静态锌溴液流电池。该电池在兼容锂离子电池工艺的同时,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为电力设备供能系统便携式、免维护的技术变革创造了契机。
在接下来3年的工作中,彭鹏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参量、监测等有了更深的理解。2018年10月,她跨学科地将声学成像技术应用到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中,实现对变电站噪声源的快速定位,解决了传统听诊法及单点传感器难以确定故障准确位置的难题。2018年年底,她与团队成员共同研发的电力设备声源可视化识别系统,丰富了分析声学信号的手段。该系统适用于电力设备异响故障检测、变电站设备运维巡检等多种场景。
彭鹏还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国际学科领域。2019年9月,她编制的“高压声抗器声学成像测试导则”成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PES)国际标准,填补了振动检测领域国际技术标准的空白。
截至目前,彭鹏共获全国电力职工成果奖、上海市优秀发明奖、上海市产业和信息化职业青年创新奖等省部级奖励8项,发表论文26篇,其中7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9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
传递经验技术 培养更多青年人才
凭借多年积累,彭鹏不仅完成了自己的蜕变,还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银奖等奖项。
2017年11月,罗潇进入国网上海电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彭鹏的带领下开始承担科技项目研发工作。彭鹏常在旁边指导他,帮他理清工作思路。当罗潇为科技项目进展缓慢担心时,彭鹏帮他分析项目内容、提炼项目要点,鼓励他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难题。
在彭鹏的指导下,罗潇成长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子课题执行负责人,国网上海电力科技项目、智库项目负责人,并于2018年获国网上海电力“十佳科技精英”称号。
彭鹏还主动承接了上海市科委、国家电网公司、国网上海电力的8项科技项目,为青年员工提供创新练兵的机会和成长成才的舞台。她依托国网上海电力硕博沙龙等平台来分享自己的科研感悟,并多次前往上海电力大学、其他兄弟单位开展新能源及并网技术知识培训。
目前,彭鹏参与了“智能传感技术”“面向电网的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电力前沿技术系列课程”等多个项目的培训工作,累计授课10余次,160余名青年员工参加培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