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国电科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伟胜与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研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团队成员大多数是第一次参与申报国家级项目。王伟胜结合自身经验与他们交流项目研究切入点,启发团队成员明确选题方向。
在王伟胜看来,选题方向是项目立项的重要立足点。科研工作需要埋头苦干,更需要抬头看路。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他带领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面向实际需求提炼研究方向,谋定项目选题方向。
王伟胜(右一)与团队成员讨论新能源全电磁暂态实时仿真技术。
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坚持以实现新能源电源安全并网和高效消纳为使命,立足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现状,开展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预测、并网安全控制、优化调度等方面研究,为新能源电源安全并网、高效利用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今年6月,新能源安全并网研究重要项目、中国电科院院士专项项目“荒漠地区大型新能源基地直流送出系统构建与综合评估技术研究”立项。该项目针对我国大力开发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的现状,开展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经直流送出的稳定控制、协同消纳、综合评估技术研究。
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专家人才管理办法》的规定,王伟胜对项目选题有充分的自主权。在项目立项阶段,王伟胜将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员按研究方向分为3组,调研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调研结果后,他将研究方向定在“弱同步支撑下新能源与直流协调优化与控制”技术上。
宽频带振荡问题是当前新能源并网中的常见情况,振荡频率因新能源发电机型及送出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我们前期调研时将重点放在了振荡频率这种客观性的因素上,没有考虑到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电网及送出方式实际情况。”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员汪海蛟介绍,“后来,王总提醒我们针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缺乏常规电源支撑这一实际开展稳定性及消纳机制研究,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了选题方向,编写出成熟的立项申请报告。”
目前,团队围绕项目研究重点,开展了考虑资源互补特性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光配比优化方法、新能源振荡及过电压分析及综合抑制技术、新能源基地经直流送出生产模拟技术等研究工作,形成了初步结果。
“科研工作必须满足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实际需求。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为新能源科研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和挑战,我鼓励团队以解决新能源利用相关问题为抓手开展攻关,支撑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王伟胜说。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自同步电压源型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团队正在推进的公司科技项目之一,旨在解决当前电网同步支撑能力持续降低引发新能源稳定性降低的难题。在项目研究中,团队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自同步电压源型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攻关。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扩大。让新能源电源具备同步支撑电网能力是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条件下安全运行难题、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6月,王伟胜带领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开展新能源自同步电压源单机控制技术攻关,突破无直流储能下新能源自同步电压源稳态和暂态控制技术难关,提出了聚焦开展真实机组实证研究、场站协调控制的工作计划,为该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上半年,王伟胜带领团队依托项目执行,成功研制出通用型自同步电压源型新能源控制器,攻克了电力平衡模拟新能源与灵活调节资源优化规划技术难题,为新能源从“电网跟随型”转变为“电网构建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多年来,王伟胜坚持在项目攻关中培养人、锻炼人、成就人,激发团队创新创造活力。经过十几年发展,新能源研究中心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成近300人的专业科研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新能源资源评估与发电预测、新能源仿真分析与评价、新能源优化调度与控制、新能源检测与认证、能源电气转换与控制、电力气象模拟与应用等技术领域。
当前,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形势,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正在开展新能源发电基地直流外送系统的稳定控制、新能源发电电网友好型主动支撑技术及应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供需平衡理论及方法研究等方面的攻关,完善相关技术标准。
团队科研成果
◆ 助推新能源装备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唯一具备风电、光伏与储能并网控制性能实证功能的张北试验基地,构建了功能强大的新能源并网实证平台,提升了新能源装备的并网性能,解决了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问题,实现了我国风电产业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 创立新能源功率预测技术体系,提升预测精度。团队建立了专业面向电力气象服务的数值天气预报中心,构建了从数值天气预报、预测模型优化到预测系统开发的技术体系,研发了我国首套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预测容量超过2亿千瓦、为世界第一;省级电网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日前预测精度均超过90%,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 建立新能源调度技术体系,支撑新能源高效消纳。团队研发了新能源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和新能源电力系统生产模拟软件,成果已应用于成果已应用于28个省级及以上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为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新能源装机布局及开发时序、提升新能源调度运行水平、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队青年员工感言
我有幸加入了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这个大家庭。宽松和富有活力的科研环境,让我可以一门心思搞科研。前辈在摸爬滚打中明确了新能源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近五年,在前辈们的带领下,我参加了几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请执行全过程。通过实践,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我也一直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先后主导编制发布了《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并网符合性评价》等国际标准,提升了我国在新能源并网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令我倍感自豪。现在我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分委会助理秘书,将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勇毅前行,在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展现更大作为。(杨亚迪 张丽)
——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员 张占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