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电网人物

在电网检修一线炼成的“创新先锋”——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李征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3-01-18 15:32:33  作者:桂宝利

  编者按 近日,人社部正式公布了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结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绩优异:1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3人入选全国技术能手,1家单位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单位,2人被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个人。本报今日起报道获奖个人的先进事迹及获奖单位的典型经验。

  1月12日晚,在冀北唐山供电公司的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该公司二次检修中心四级职员李征和创新工作室成员正在开展“变电站蓄电池组不停电跨接或更换单只蓄电池装置”项目试验。项目成果可以减少变电站蓄电池故障造成的风险隐患,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近日,李征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多年来,他坚守在平凡的检修岗位上,在电力领域孜孜不倦创新探索,取得了很多成果。“我要在创新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创新创效中来,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李征说。

  苦练本领 为提高工作质效主动创新

  2000年,李征刚参加工作时,也有过一段“菜鸟”经历。虽然是科班出身,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他刚上班时没有实践经验,甚至连绝缘拉杆都不会用。

  从那时起,李征就立志要练就过硬的技术。他踏踏实实地跟师傅们学习,师傅们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有时候看到师傅们实在太忙,他不好意思打扰,就在小本子上把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回去对照书本仔细研究。渐渐地,变电站内设备的参数指标、安全状态、周围环境及特点等情况他都了然于胸。接到故障处理任务后,他总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基本性质和位置,为抢修争取宝贵的时间。凭借出色的表现,2013年,李征先后被评为唐山市金牌工人、唐山市劳动模范。同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

  “夏季阴雨天气,变电站端子箱里的装置容易受潮,导致线缆锈腐、绝缘老化。”有一次,李征巡检设备时听到老师傅说起变电站端子箱存在的安全隐患,萌生了创新的想法。

  李征利用工余时间搜集资料、潜心研究,提出了研制智能化端子箱的思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李征就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夜以继日地讨论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研制出了集自动开闭、自动晾晒、防小动物进入、防漏雨、巡检机器人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变电站智能端子箱。研究成果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创赛铜奖。变电站智能端子箱在冀北地区27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推广应用。

  “要根据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去创新。”李征说。他牵头的创新成果既有改装的装置,也有创新开发的智能系统,都是为了解决同事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多年来,李征创新的脚步不曾停止。他主持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智能防汛监控系统”在多座变电站推广应用。为实时监测变电站设备室大面积渗漏雨(水)情况专门开发的“360度窄平面微波雷达传感技术”成为这一领域的首创成果。截至目前,李征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8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获省部级和行业创新成果奖19项、省部级和行业技术革新奖25项。

  热心公益 聚焦社会需求“跨界”创新

  “不管多么平凡,我们都要为他人、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李征常常这样提醒自己。为此,他根据电力行业特点和客户关心的热点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跨界”创新之路。

  2019年是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对口帮扶村蔚县南留庄镇孟家堡村的“脱贫摘帽”年。为助力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李征先后3次赴该村调研。在了解到该村发展蔬菜大棚的实际需求后,他向村委会及村民详细了解了蔬菜种植、销售等方面的细节,并到蔬菜大棚实地查看。

  “要是大棚的保温帘能自动控制就好了,这样就能腾出人力干别的活了。”在一次调研中,李征听到了种植户的心愿。他了解到,保温帘是控制大棚内日照时间和温度的“调节器”。该村的大部分大棚用的都是手动保温帘,市面上通用的有自动控制功能的保温帘因当地冬季气温极低无法正常工作,而安装加温装置则会带来额外的成本。

  调研结束后,一直想为脱贫攻坚做点事的李征有了想法。两个多月后,他牵头的“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装置”研发成功,实现了温室大棚的自动、远程收放保温帘、自动通风以及环境参数监测。该装置不借助加温装置就可以在极端严寒环境中正常工作。

  “能在手机上查看大棚内的温湿度、控制保温帘收放,这个装置很方便、很可靠。”孟家堡村蔬菜大棚的一位种植户见到再次来调研的李征时,高兴地说。

  后来,李征主持研发的“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装置”“菌类大棚远程环境监测装置”“全天候农作物、果树驱鸟器”等成果,在山西、河北的3个县区推广应用,帮助村民减轻了劳动负担。

  近年来,李征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在科技扶贫、助农、助力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还研发出了“地道桥积水智能监测及报警装置”“路灯漏电报警装置”等成果。这些成果已经在唐山得到了应用。

  传承匠心 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的理念。李征作为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利用工余时间牵头开展师带徒、课题研究“手拉手”、联合攻关竞赛等活动,多年来培养了一批既懂原理又精通实际操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2022年,创新工作室成员陈雷雨主持研究的“保护自动化备品备件自主修复”成果在5座变电站投入使用,累计为唐山供电公司节省检修资金41.58万元。

  陈雷雨是李征的徒弟,2021年成为创新工作室成员。“李征老师常说,要贴合生产实际,真正为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陈雷雨说,在李征的指导帮助下,他不仅专业上不断精进,在创新上也有了很大收获。

  “二次保护装置出故障后,去原厂更换新件成本较高,当时我就想,能不能自己修复?但同事们说条件有限,自主修复不大可能。”陈雷雨说。而李征了解到陈雷雨的想法后,鼓励他把想法付诸实践,并为他提供了研究所需的设备。

  在李征的支持下,陈雷雨开始专心研究二次保护装置的内部电路原理及技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自主修复了故障装置。经测试,修复后的装置符合现场使用标准。他的研究成果实现了故障装置的修复再利用,形成了一套自主修复流程,且修复成本极低。

  在李征的带动下,创新工作室成员已累计取得科技创新成果16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20项,发表论文242篇。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20年,李征受邀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打造的“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平台”直播授课。他编写的“变电设备超声波、暂态地电压检测方法”等3个教学课件分别被该平台和国家电网公司网络大学收录。

  如今,与李征签过师带徒协议的42名青年员工已经全部成长为技术骨干和各级专家人才,其中3人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2人被评为河北省金牌工人,3人被评为河北省能工巧匠,1人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1人被评为公司技术能手,4人被评为公司优秀专家人才,9人被评为国网河北电力优秀专家人才,15人被评为高级技师。(桂宝利)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