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主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实现“开门红”,这与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不无关系。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众多上市国企在披露业绩的同时,纷纷亮出改革新动作,其中包括全面深化混改,推出员工持股等多种激励措施。业内人士建议,改革创新要与企业运营、转型发展紧密结合,方能真正见效。
5月11日,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A股1262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总额达96888.87亿元,与2020年和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9.52%、19.73%;而净利润总额达9873.53亿元,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54.83%、16.84%。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昌明表示,今年一季度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近一半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同时,企业经营质量也稳步提升,企业普通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而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
在他看来,这背后既有2020年低基数的因素,也是国企持续深化改革效果的逐渐显现。例如,中长期激励机制激发了国企员工动力,而混改国企上市为股市注入了活水。此外,国有上市公司大都处于产业链上游,今年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新基建投资带来了巨大市场机遇。
东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邓利军也认为,一季度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持续改善,首先得益于激励方式的改变,即国有企业在激励机制上大胆摸索、管理机制上更加包容以及注重长期绩效考评,提高了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其次,国有企业也更加注重对于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具有世界前沿水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此外,国企与民企融合的进一步加速,逐渐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伙伴关系。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按照部署要完成整体目标任务的70%以上。资本市场无疑是重要平台,从中央到地方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都明确,要推动国企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包括混改在内的各种改革。
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也提出,“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发挥证券市场价格、估值、资产评估结果在国有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作用,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此之下,国企以及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动作频频,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上市、“二次混改”、激励等成为热点词汇。
例如,中国中化推动下属五大事业部全部实现混合所有制,中化能源成为当年“双百企业”中引战投募资额最大的企业,目前已申请在主板上市。“我们要有很多改革举措,或许会超越一般国有企业管理的做法。”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透露,未来将深化混改,推进更广泛的员工持股改革、科技人员科技发明收益改革等。
绿地控股在未来五年规划中提到,推动深度混改、股权多元化等改革举措,实施激励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据了解,其“二次混改”正在推进中,旗下的一些板块也将股改引战投。这并不是个例。上海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实施“二次混改”。
中国化学也表示要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公司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刘东进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说,2021年将打造深化改革新格局,构建企业治理新优势。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实施改革专项工程,推动科改示范行动和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取得重大成果。
“新一轮改革都追求‘看得见’的效果,普遍加强对改革成效的评估考核,增强企业推动改革的内生动力。”朱昌明表示,随着改革的深入,国企中长期激励方式已经形成“3+2”的架构,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国有控股混合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国有上市公司既可以在上市公司层面实施股权激励,又可以在子公司层面实施其他激励方式,多元化的激励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员工动力、激发企业活力。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预计,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实施,混改将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同时,进一步扩大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范围,探索多样化的股权激励方式,对于央企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昌明强调,目前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有上市公司面临产业整合、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大环境,无论是混改引战投还是股权激励、创新业务跟投,都要和公司运营、转型、创新发展相结合,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促进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用改革手段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
(原载《经济参考报》2021年5月12日第A01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