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领域发布的第一个专项规划,对公司“十四五”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
◎ 建立“3+1+X”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总体架构,布局数字电网、数字企业、数字产业和数字服务的大数据应用体系,科学规划数据应用和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的发展方向,并从大数据基础设施、大数据技术能力、大数据应用水平、数据管理能力、安全防护能力五个维度设立大数据发展衡量指标,对“十四五”期间大数据发展成效定量评估
3+1+X
“3”是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中心集群、贵州南方能源数据中心、深圳(先行示范区)数据中心,实现大规模计算能力及存储能力部署。
“1”是在香港建立海外数据中心,支撑公司各驻外机构办公信息系统访问、境内境外业务系统数据传输等。
“X”为对现有省级信息机房、地市级信息机房的再利用以及变电站、供电房、营业所等空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大数据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作为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领域发布的第一个专项规划,《规划》全面回顾总结了公司“十三五”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深入解读了数据生产要素、新基建、新型电力系统、数据安全法等国家战略及公司“三商”转型对大数据发展的需求,阐述了“十四五”大数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总体框架、重点建设任务等,为公司大数据发展提供了一个导向鲜明的行动纲领。
“《规划》是对公司‘十四五’大数据发展进行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我们希望通过《规划》,把数据标准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业务、每一个流程中,进而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据公司数字化部副总经理陈丰介绍,《规划》将公司大数据发展置于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能源革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碳达峰碳中和、新型电力系统、数据安全法等要求;按照新的规划布局,建立“3+1+X”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总体架构,布局数字电网、数字企业、数字产业和数字服务的大数据应用体系,科学规划数据应用和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的发展方向。并从大数据基础设施、大数据技术能力、大数据应用水平、数据管理能力、安全防护能力五个维度设立大数据发展衡量指标,对“十四五”期间大数据发展成效定量评估。
铺好“轨道” 让大数据高速“奔跑”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是否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要素作用是关键。以数据为魂,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打通公司“任督二脉”,将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在数字化转型及数字电网建设中的创新驱动作用,对内促进业务变革和效益提升,对外打造能源产业新生态,推动公司“三商”转型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正是通过‘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持续完善以及系列数据治理措施实施,才使得我们的数据基础得到了夯实。”据公司数字化部大数据管理经理陈彬介绍,“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数据管理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公司及下属7家分子公司在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中全部达到“稳健级”(三级)。2021年,公司数据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广东电网公司率先在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中达到了“量化级”(四级)。
“数据是公司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推动数字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今年4月举行的南方电网公司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启动会上,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钱朝阳强调,“我们既是数据的制造者,更是数据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为给大数据发展铺就一条标准、规范的发展“轨道”,促进数据资产价值发挥,更好地推动公司数字电网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升级。《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责、权、利”为主线的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优化数据确权和认责机制,从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和支撑技术等视角多管齐下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建立健全以“量、本、利”为中心的数据资产流通运营体系,推进数据资产价值计量与管理,规划电力数据服务产品体系,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数据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核心保护对象。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划》提出,数据是公司乃至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公司将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网络安全观,遵循国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将数据安全作为《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构建全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并采取不同安全防护策略进行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流通全过程安全防护。将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并配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因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或者侦查犯罪的需要调取数据;开展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加强重要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出境管理;定期对数据安全岗位相关人员开展数据安全培训,对全员开展数据安全意识培训,加强员工数据安全意识与能力。
强化云边端协同 夯实数据底座赋能能力
“新型电力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新能源的高占比,不仅在发电侧表现出了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也给用电侧用电负荷的预测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当这种情况出现,利用传统技术来实现电力生产供需的实时平衡就非常的难。”陈丰说。
作为一个重资产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在电网运行、电能量计量、客户服务、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等方面无时无刻都在产生数据,如今的南方电网公司,也是一个重数据资产公司。
如何将数据转换为强大的“电力+算力”,以数据流引领和优化能量流、业务流,实现对发电侧的“全面可观、精确可测、高度可控”,对电网侧形成云边融合的动态、实时、精准调控,对用电侧需求进行精准把握?
《规划》提出,将通过建设大型及超大型数据中心为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应用提供支撑。建设边缘型的中小数据中心,为边缘计算、智能执行提供助力,通过云边端协同,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下海量数据快速分析处理和快速响应要求。根据新型电力系统及数字电网建设需求,结合目前全网信息机房情况,《规划》按照云边端协同提出了“3+1+X”新型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其中,“3”是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中心集群、贵州南方能源数据中心、深圳(先行示范区)数据中心,实现大规模计算能力及存储能力部署。“1”是在香港建立海外数据中心,支撑公司各驻外机构办公信息系统访问、境内境外业务系统数据传输等。“X”为对现有省级信息机房、地市级信息机房的再利用以及变电站、供电房、营业所等空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作为小微规模的分布式数据中心,打造边缘算力平台,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及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采集、存储和转发、控制等边缘计算需求。
“南方能源数据中心的定位为南网双活生产数据中心之一、‘两地三中心’异地容灾、‘东数西算’载体;深圳(先行示范区)数据中心则要按照共建共运共赢创新模式深度参与到深圳市政府主导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以及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建设中。”据陈丰介绍,在数据中心的布局上,该《规划》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和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估,明确了各数据中心的定位,以确保大数据基础设施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绿色节能、集约高效。
为进一步提升云化数据中心的赋能能力,《规划》提出,将在数据采集层打造具备支持多源异构、低延迟、高通量、高可靠特性的数据采集通道,以应对数字电网对海量设备终端所产生数据的毫秒级交互和应用要求;将在数据存储层打造具备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绿色特性的数据湖,为有效降低数据中心数据存储总体拥有成本及存储巨量数据所产生的高额能源消耗,提供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的存储解决方案;将在数据计算层打造具备流批融合、事务与分析融合的先进计算引擎,驱动业务优化;将在数据服务层持续沉淀指标、标签、算法、模型等公共数据服务,为公司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创新服务和商业模式塑造良好的数据应用生态环境。“正是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能力体系’,才使我们数据的底座、数据的基础得到了夯实。”陈彬说。
数据驱动业务创新与变革 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以往某个片区发生故障停电,运维人员在处理复电时需要查阅多张线路图,数量多耗时长,而现在通过智能电房的显示屏,供电人员不仅可以查看自动生成的低压线路电气拓扑图、地理分布图,系统还自动实现了低压线路故障的分级隔离,智能报警和自动故障定位,大大提升复电效率。”近日,广东江门礼乐老人院智能电房正式投产,广东电网公司江门江海供电局配网规划专责张浩民立即体验到智能电房带来的工作方式变化。
江门礼乐老人院的智能电房正是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通源网荷储各环节信息,以“电力+算力”提升系统的感知能力、智慧决策能力和快速执行能力而实现的,在“十四五”期间,将会出现更多这样的场景。
《规划》提出,打造高效、协同、开放的大数据生态体系:打造一批大数据增值增效典型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以数据驱动数字电网、数字企业、数字服务和数字产业建设,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下对业务的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实现数据驱动下的能源价值链整合及能源生态高效服务,助力“两区一港”建设,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在数字电网建设方面,以“电力+算力”的新型服务能力打通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链条、全业务、不同电压等级信息,以数据流引领和优化能量流、业务流,构建大数据应用支持新能源消纳与多能协同、支持电网稳定运行与源网荷储协调和能源消费转型与市场机制完善。在数字企业建设方面,数智驱动管控深度与广度拓展,提升公司内部洞察力和数字化运营与决策能力,实现管理化繁为简。在数据服务方面,赋能公司客户服务的全方位升级,打造全链路、场景化的客户服务,加快推进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需求侧智能用电,支撑前中后台现代供电服务体系运作。在数字产业方面,实现大数据促进电碳经济发展、支持综合能源发展、推动绿色出行服务、对接数字政府、打造数字金融等,建成一批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大数据产业应用,服务政府、行业企业和个人用户,形成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和生态体系。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杨彬 通讯员 徐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