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可移动“百宝箱”,是由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油气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油中溶解气体和含气量一体化便携分析装置”。这套装置的油样检测分析方式与传统油样检测分析手段不同,通过多功能高集成的箱式设计,能够直接进驻变电站就地取样,并一站式完成对油中溶解气体全组分的一键全自动检测。
“油中溶解气体和含气量一体化便携分析装置”的研发人员、福建电科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研究员连鸿松编制过多项油样检测国家和行业标准。提起研发这款用于提升油样检测效率和精确度的创新产品的初衷,他说,过去的油样检测是由变电站试验检修人员用玻璃针筒取样,再辗转运回电科院油气实验室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仅密封条件差、人工操作烦琐、数据波动大,还有大量时间耗费在路途中,一次检测耗时在6小时左右,极大影响了设备状态诊断分析的及时性。
为了更好解决这个问题,连鸿松召集福建电科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技术骨干郑东升、刘慧鑫、赖永华,组成油气专家团队,从2017年开始推进全自动的油中溶解气体和含气量一体化便携分析装置的技术攻关。由于准确把握装置的设计需求,油气专家团队很快就提出了微型模块化和集约化设计方案,并迅速投入全自动分析流程和智能化操作系统的攻关,相继创新提出了自动定量取样技术,研发了全自动快速脱气新技术。
但是,当研发进度推进到色谱柱箱设计关键一步的时候,团队遇到了瓶颈——要攻克传统检测装置存在的分析速度慢、灵敏度低等问题,制造便携式油色谱分析装置变得迫在眉睫,而且,需要特制的色谱柱。队员们分析:如果采用常规填充柱,载气损耗严重、分析速度慢;如果采用毛细管柱,制备困难、成本大幅度增加。团们成员通过比对多种方案,最终首创微填充柱的制备方法,有效减少装置体积,极大缩短分析周期。
改进后的装置由脱气模块、气路控制模块、分析模块等组成,通过全自动分析流程和智能化操作系统,可自动完成样品采油和注油、自动脱气、自动进样和自动分析处理的全部流程,不再需要人工操作,消除了人工操作引起的误差,极大提升了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和测量精度,实现对设备内部潜伏性故障和早期密封缺陷的同步诊断,可满足设备现场快速带电检测、现场连续在线监测、设备异常时的快速查确和实验室常规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油气专家团队同时开发了配套的手机APP,可对检测过程进行远程操控,实时掌控设备的运行健康状态。
该套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和测量精度远优于行业标准的要求,可直接替代实验室的台式气相色谱仪。此外,连续检测时最短周期可缩短至12分钟,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该装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截至2021年1月30日,该装置已累计完成近500份油样检测,帮助国网福建电力各供电公司节省检测费用近100万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