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摄氏度,导电混凝土大坝伸缩缝加热板运行温度正常。”2月1日,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徐洪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张金龙和同事李兴宇正在莲花发电厂大坝上开展“导电混凝土在高寒水电厂大坝伸缩缝上的应用”项目前期实验论证。该项目研究成功后,可减小严寒气候对蓄水混凝土坝体尤其是伸缩缝抗冻胀能力的影响。
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阵地作用和青年员工创新优势,让基层成为创新的沃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智慧。
发挥劳模作用 打造创新阵地
“为解决油流继电器接点抖动问题,小组多次试验,逐渐减小舵板的面积。最终证实,将舵板面积减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二时,油流继电器接点不再发生抖动。”2020年9月11日,“张瑞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徐松娜在2020年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交流活动上进行质量管理(QC)成果发布。“减少莲花发电厂主变冷却器故障次数”成果获得此次活动的特等奖,“张瑞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2020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国优奖)称号。
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该厂先后成立“徐洪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姜秀宏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张瑞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凝聚创新力量。5年来,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18项QC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2020年8月5日,“徐洪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崔春组织完成的“高寒地区大中型水电站抗汽蚀冲刷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网黑龙江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还获得了2019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也是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首次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目前,该成果已在宁夏青铜峡、黄河万家寨和新疆和田水电站应用,创造经济效益3180.24万元。
凝聚青年力量 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之道,唯在育人。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搭建创新人才的孵化平台,吸引了大量有热情、有想法、有创意的青年员工参与创新。徐广璐、许松娜就是其中的代表。
2014年,徐广璐研究生毕业,准备在莲花发电厂运行岗位上大展拳脚。刚开始工作时,他能干苦干实干,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看到同事创新技术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他找到了努力方向。就在这时,徐洪涛向他发出邀请:“来我们工作室吧,用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加上实践,为创新工作添砖加瓦。”
徐广璐加入了“徐洪涛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10月,发电机组大修时,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如何在机组大修吊装转子过程中将重达140多吨的主轴与转轮整体吊出,同时确保吊装过程中不滑脱。随后,以他为主的青创小组成立了。小组成员深入交流,不断研究、改进、调整技术方案,终于研制出用于立式水轮发电机主轴与转轮整体吊装的工具。2019年4月,这一创新成果获得了黑龙江省第二届青年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优秀奖。
莲花发电厂集控中心运行监控班班长许松娜有一股子钻劲,加上师傅的帮助,她成长得更快。2018,许松娜在研究《研制磁吸式电气试验线快速接头》课题时,遇到了难题。师傅张瑞勇根据快速接头整体结构为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她的QC小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如今,许松娜一步步成长起来,也开始带动其他同事参与创新工作。
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持续优化青年人才的培养模式,为青年的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也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紧扣生产一线 培育创新沃土
以生产促进创新,以创新服务生产。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以“创新、创优、创效”为着力点,发扬基层首创精神,狠抓班组促实践、员工双提升,在基层班组中开展“双培”工程,让基层班组成为员工业务技能、实践成才的训练基地。
“小小的支墩既能应用在镜泊湖发电厂机组大修中,也能应用在莲花发电厂机组大修中。”2020年10月17日,在莲花发电厂1号机组转子起吊现场,机械分场发电机班成员赵志杰兴奋地说。机械分场发电机班在机组大修转子起吊过程中,需要多人合力在转子下方摆放和垫放支墩,操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019年9月,机械分场主任李喆夫、专工许云东等人调整水轮机转子支墩摆放位置,研制出转子支墩摆放装置。该装置不但能确保检修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更将原需4到6人进行的操作,减少至一人即可完成。
2020年11月,在1号机大修中,电气分场电机班员工王锴、芦国君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又能减少工作时间,又能更好地保证作业人员安全。他们想到用检修平台代替搭设脚手架。说干就干,经过画图纸、探讨工艺与材料、安装调试,他们设计的检修平台投入使用了。
一批批实用性强,能切实解决生产难题的成果在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涌现出来。下一步,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将继续推动管理创新、成果孵化、技术攻关,并聚焦数字经济、新基建等新兴产业,运用立体化巡检技术,提升水电厂设备数字化、运维管理智能化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