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企业管理

中国电科院持续优化研究生教育机制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2-10-28 16:46:48  作者:何心 马晓静

  “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到实现个人价值,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科研成果。”10月26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王丽为中国电科院研究生讲授青年素养提升课程。

  中国电科院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我国首批获准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科研单位之一,目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0名、博士研究生15名。该院拥有由4位院士领衔、20余位优秀国家级专家带领的近百人的导师团队,持续优化研究生教育机制,打造能源电力高端人才培养高地。

  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思想引领

  “如今科学技术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志存高远,心怀广阔天地,不仅以合格学生的规范约束自己,还要以领军人才的标准要求自己。”6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在中国电科院2022年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寄语全体学生。周孝信院士是中国电科院研究生部的创始教师之一。在没有完善理论体系和有效支撑设备的条件下,他曾主持开发出我国电力领域第一套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电科院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以科学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肩负起科技创新重任。

  中国电科院邀请院士专家开设讲座,发挥知名专家引领作用,为研究生拓宽科研视野、明确发展方向。

  师从周孝信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周鑫说:“老师在耄耋之年仍然冲锋在科技创新前沿,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发光发热,给予我们后辈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奋发动力。他身上展现出的科学家精神时刻勉励着我。我会秉持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踏实创新,在电力系统仿真研究方面刻苦钻研。”

  打造特色课程 提升培养水平

  10月初,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的2020级博士研究生龚浩岳参与了相关重点项目研究,深入调研了高比例电力电子电源接入系统后引发的各类安全稳定问题,获得了可分析不同稳定约束下系统电力电子电源最大接入比例等研究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电网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电科院的导师团队利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开展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现场教学,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需求。

  “电力系统新技术与工程实践”是中国电科院开设的特色专业课程,主要聚焦电力科研和工程技术前沿,由国家电网公司规划计划专业领军人才和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后备人才授课。“这门课程让我综合了解了新技术发展概况、相关理论及世界、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内容,引导我们把专业研究方向与能源发展结合起来。”2020级硕士研究生彭羽说。

  依托国家电网公司科研体系及工程实践,中国电科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和科研实践体系,在教育部近两轮电气工程学科评估中均位列第一梯队。

  聚焦行业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

  6月,中国电科院2021届博士研究生毕业生黄胜鑫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指导下撰写的论文在国际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黄胜鑫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4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

  “丰富的项目研究经历提升了我的科研创新能力,给了我探索工程背后科学技术难题的勇气和底气,也让我知道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才更有意义和价值。”黄胜鑫说。

  中国电科院将研究生教育与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电力事业,努力开展能源科技创新。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中国电科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规划,开拓访学渠道,支持博士研究生出国交流深造,每年选派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近5年共有1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赴国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访学交流。

  凭借深厚的科研积淀和卓越的技术攻关实力,中国电科院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自1978年以来,该院累计培养了1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电科院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不断推行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结合,持续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智力支撑。(何心 马晓静)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