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态势积极向好、组织有序复工复产、抢战春耕不误农时……当下,经济社会秩序正逐渐恢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任务也加快了节奏。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
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保障,正持续发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出号令,全力攻克“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最后堡垒。
3月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毛伟明视频调研国网四川、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电力扶贫工作,强调确保如期完成“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
决胜脱贫攻坚,国家电网如何积极作为?
强网:让贫困群众得实惠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原因在于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要解决问题必须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为此,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成了公司服务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战绩”如何?用数据说话。
“十三五”以来,公司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6444亿元。大力推进之下,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82%,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802%,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45千伏安,“两率一户”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国家要求,年户均停电和电压不合格时间较2015年分别缩短6.9小时、64.5小时。
在中西部贫困地区,2018年以来,公司完成电网建设投资605亿元。381个贫困县7.2万个贫困村电网建设改造任务完成。除西藏外,公司经营区域内自然村全部按标准通“动力电”。
进一步聚焦“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2018年以来,公司电网建设投资达268亿元,完成甘肃藏区、临夏州、南疆四地州电网攻坚任务,启动南疆四地州“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等。
电网建设究竟能带来多大变化?这得去当地看一看。
“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夏天穿棉袄、冬天火上烤”是西藏那曲市尼玛县的民间谚语。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风雪天气多,常年依靠小型水电站和光伏发电站供电,冬季电力供应紧缺是常事。
2019年12月30日,尼玛县“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建成投运,尼玛县正式并入藏中电网。副县长达吉次仁表示,接入藏中电网将极大助推县经济社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家住甘肃武威的周文革,曾经从未想过自己能搬出大山,告别“出门看天气”的生活。2019年年底,周文革一家搬到王家滩,住进了白墙青瓦的新房子,过上了“柏油路铺到门口、家用电器样样有”的好日子。
王家滩是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大滩镇新建的12处集中收缩安置点之一。2019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后,全县配电网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大幅提升。搬进来的居民告别了过去低电压和“卡脖子”问题,用上了充足电、放心电,发展起了种植业。因为对电放心,周文革还报名建了一座蘑菇种植大棚。
越来越多的电网工程正在发力。公司2020年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强化“打仗打要塞、攻击攻要冲”意识,全力推进西藏、青海藏区、四川藏区和凉山州电网建设,加快实现西藏剩余8个县城大电网覆盖。今年,将有更多贫困群众和周文革一样过上更好的生活。
帮扶:让贫困地区稳增收
脱贫不是终点。稳定脱贫之后还要致富、奔小康。这有赖于农民群体的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的长足发展。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确保脱贫人员不返贫的关键措施。公司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和专业优势,以光伏扶贫项目接网为重点,主动对接需求、精简手续、畅通绿色通道,保障项目早接网、早收益。目前,公司累计完成2047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接网任务,惠及288万贫困户。仅2019年一年,公司就完成配套电网投资2.24亿元,接入光伏扶贫电站233.56万千瓦。
防止返贫、持续增收致富,对外要依靠产业扶贫,对内则需要扶志扶智,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1月8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杨家山村44户贫困户拿到了户均3000元的光伏扶贫收益。2017年,公司为杨家山村建设了一座容量3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近3年时间,该电站共产生收益65万元。
在甘肃武山县,记者发现除依靠“电”本身之外,当地还借助光伏发电项目,创新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增收。以榆盘镇河程村的管双富家为例,6亩土地流转到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后,每年土地流转费就有3600元。而他过去种植小麦、玉米和药材,除去成本后,每年每亩地的收益还不足600元。
据统计,公司累计为定点帮扶的“四县一区”捐建了254座光伏扶贫电站,累计产生发电收益1.86亿元,惠及36万贫困人口。
“造血式”脱贫新思路,不仅帮助贫困群众获得了稳定可观的收入和“我要脱贫致富”的驱动力,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力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当地产业扶贫项目扩大产能、提升效率,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公司定点扶贫的重要经验。2019年,结合公司定点扶贫县(区)的资源禀赋,脐橙、猕猴桃、中蜂、茶叶等23项产业扶贫项目在“四县一区”遍地开花。
从电力视角看脱贫攻坚,提高扶贫质量的办法还有很多。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公司帮助“四县一区”建设了一批医疗、饮水、助学等民生工程,培育了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多措并举之下,湖北神农架林区、秭归县和青海玛多县顺利摘帽出列,湖北长阳县、巴东县已达到脱贫标准,进入验收程序。在公司各单位承担的近2000个扶贫点中,已有1554个出列,33万贫困群众脱贫。
精算:让扶贫靶心瞄得准
如何快速识别贫困人口,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电力大数据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基于对贫困地区客户的用电“画像”,电力大数据能通过用电量识别帮扶对象,精准指导其农业生产,推动当地扶贫产业发展。
供电员工深度挖掘分析贫困人口分布、国家电网营业网点覆盖贫困人口范围、贫困户用电量增长等一系列数据,能了解贫困人口现状、分析脱贫成效……精准扶贫,已是电力大数据的标配功能。
2018年4月,“光伏云网2.0”上线运行。它集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整合了光伏全产业链资源。村民在家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实时查看电站运行状况和预期收益。
2019年,依托光伏云网,公司建成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对光伏扶贫电站运行状况进行全过程管理和动态监测,实现全国光伏扶贫电站数据全量监测覆盖,为电站长效运行管理、持续稳定收益提供支撑。目前该系统覆盖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入设备侧数据电站41002座,装机规模823.6万千瓦。海量数据不仅能优化电站管理,更能为政府精准施策、有效监督、规范管理“出谋划策”。
除了精准脱贫本身,在数字信息技术为各行各业赋能的当下,科技力量已经更加精准地植入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极大释放了农村先进生产力。电力大数据不仅是脱贫致富的新力量,更成为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制胜武器。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指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全国各地各类型的乡镇企业,甚至是整个农业产业经济都将受益。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用电指导,到一家普通乡镇企业的节能改造,再到整个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电力大数据将释放更大能量。(王震 王振娟 马巧莲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