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孟振平
构建形成先进的安全文化,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电网企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纲领性文件——《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早在2005年,国家安监部门就将安全文化置于安全生产治本五要素之首。2019年国家能源局在电力安全文化论坛上再次强调,安全是文化、是责任、是技术、是管理。充分说明了安全文化是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安全文化概念最早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基于核电厂安全对策于1988年首次提出,经过几十年发展,在凝聚员工安全向心力和持久力,防范安全事故、提升安全绩效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核电等领域纵深防御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广泛验证和发展。安全文化一方面依靠科技,预防和消除种种可能发生的伤害;一方面强调人本,反对一切危害人的认识与活动,以保护人的安全健康为目的,广泛存在于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之中,实现了企业生产价值和员工个人价值的统一,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
当今世界,一流的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等软实力的重要源泉,而安全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杜邦、通用电气、埃克森美孚石油、法国电力等世界先进企业,以安全为基础、以安全为前提、以安全为主导开展生产经营,拥有并不断发扬、传承其卓越的安全文化,是其取得持续优异安全绩效和巨大商业成功的重要基础性保证。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公司的组织机构不可谓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可谓不齐备,但在塑造安全文化、提升软实力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生产现场以遵章为荣、以违章为耻的文化氛围尚未普遍形成,同时部分员工对安全文化还存在理解不深、认同不够、自信不足的情况,安全文化缺乏践行的广度与深度。这些都是需要正视、面对的现象与问题。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安全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驱动力,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文化实力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将安全理念转化为全员的一致行动。文化建设,理念先行、知行为基,思想指导行动,行动决定成败。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浓缩与核心,构成了企业整体安全形象。公司“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及释义,符合现代安全管理发展方向和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特点。企业的安全精神不在于其安全理念内容多么高大上和吸引眼球,而在于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位干部员工头脑后所反映出的日常言行、举止作风和工作习惯。领导层要作出符合安全理念倡导的决策行为;管理层要按照安全理念要求制定和推行规章制度;执行层要遵循安全理念引领,逐渐形成符合制度规范要求、适应设备机具和作业环境的安全观念态度、安全意识能力和安全行为习惯。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只有全员认知、观念、言行的安全价值标准都一致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的“知行合一”。
致力于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安全与人密切相关,安全事故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失控产生的后果,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人为因素造成。人的本质安全实现了,其他各种不安全因素也会迎刃而解。人的本质安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员工与安全的辩证关系,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即从依靠管理约束,到员工具有安全意愿和安全意识,再到具有安全技能和安全习惯,最后到员工具有制度、环境、技能保障下的充分自信;二是将安全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员工固有的、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和第一反应,形成内在安全素质和职业素养。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围绕“人”这一确保安全生产最核心重要、最难以管控的要素,将安全理念融入管理、切入业务、植入行为,将安全技能反复强化、入脑入心、形成习惯,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要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刚性执行、分享互助成为所有员工的行为习惯,推动强制型安全行为向自觉型安全行为转变。
以强烈的文化自信提升本质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其本质都根源于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没有高度的安全文化自信和繁荣,就无法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就难以达成公司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要始终坚持“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不动摇,广泛树立培养安全文化自信,主动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肯定、积极实现和生动践行自身的安全文化价值。经过多年的实践、几代电力人探索形成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等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论,是我们践行安全理念的法宝,要持之以恒做好实践应用。加强安全生产领域意识形态建设,科学利用新型信息媒介,对内增强全员安全文化自信,对外实现安全价值观传播渗透,实现“我们自信、别人相信”,有效提升文化凝聚力、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引领安全生产管理、塑造企业安全品牌、促进公司改革发展等方面,持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