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带仪器、机具的请到这里排队消毒,其余人员请出示‘苏康码’,戴好口罩,主动配合体温检测。”5月6日9时,在1000千伏苏通GIL管廊年度检修现场,近百名检修人员正排队有序进站。
苏通GIL管廊自2019年9月投运以来,已累计输送电量118亿千瓦时。此次年度检修是该管廊的首次停电“体检”,要完成电试及技术监督项目130余项、主要消缺项目3项、重点检查验证项目4项。
进入检修现场,眼前是一排蓝色的疫情防控宣传展板,防疫6S管理、年度检修“四+七”准入……第一次进站的3名厂家技术人员边看边学习,不时掏出手机拍摄。“这是疫情防控手册,里面的内容要尽快熟悉,在现场我们会有安全监督员抽查考问。”发放手册的是苏通GIL管廊站站长沈明慷。他也是这次年度检修疫情防控工作组的副组长。
“我们要求参检人员从开工前14天起,每天用手机进行实时定位‘云’签到,早晚上报体温数据。”沈明慷点开手机上的“钉钉”APP,屏幕上显示着外来检修人员半个月的“打卡”记录。
管廊隧道入口处,六氟化硫、甲烷、氧气等气体的实时检测数据在大屏上跳动。“目前管廊内通风系统已开启24小时不间断运行模式,每隔200米安装的空气质量检测器会实时向监控后台报送管廊内氧气及六氟化硫分解物含量,一旦有异常能自动报警,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沈明慷说。
年度检修规模大,参检人员井然有序地在各作业面开展工作。“587环处9号作业面工作人员安全带是否固定牢靠,是否高挂低用,请再次确认”……隧道广播中不时传出督查人员的提醒。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专门成立GIL专项安全督查组,对管廊内9个作业面分项开展现场督查,以提升管廊检修现场安全管控质量。督查人员应用智能运检管控平台等,全方位不间断开展远程视频督查。
“请身着红色马甲的工作负责人做好交底,身着橙色马甲的专责监护人做好登高作业监护,身着蓝色马甲的监理在现场做好见证记录。”循着声音望去,在管廊192环处,一位身着黄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六氟化硫气体检测工作进行监管。
他叫朱胜,是六氟化硫气体检测作业面的安全质量管控员。朱胜介绍,这次检修应用黄、红、橙、蓝四种颜色的马甲标识相关工作人员身份。在监控后台的运维人员可以通过高清视频探头见“色”识人,实时掌握每个作业面的工作进展和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实现对横跨江底的近6千米超长作业面的统一调度和监管。
此次管廊检修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没有相应长度的测试线用来测量主回路电阻。通常情况下,测量直流电阻时需在被试设备两端加上电压、电流线,通过计算得到直流电阻值。但这次作业距离过长且中间无可断开的开关机构。为此,国网江苏电力组织专家提前勘查,并按照管廊等比例缩小建立模型,通过多次试验、测算和反复推演,将管廊一端三相短接,另一端借用其他相加电压、电流,实现了GIL主回路电阻的精准测量。
人越往管廊深处走,越能感到一股强大的压力从隧道四面八方向身上集中。“你们挂好安全带,慢慢往上爬,稳住。”在管廊964环处,一名检修人员固定好梯子“支腿”,两名检修人员爬上扶梯检查GIL设备。这里距江面约75米,是管廊的最低点。
“GIL设备最高处离地近6米,看似平坦的管廊其实基本没有水平段,最大坡度达5%,靠人字梯检修肯定不行。”沈明慷介绍,国网江苏电力为此次管廊年度检修量身打造了移动式绝缘检修平台,通过万向轮与刹车装置的配合保证平台的安全性与机动性。平台分两层,最高达5米,可实现高、中、低三相检修作业同时进行。“借助这个平台,检修人员每天能完成近1000米长度内80个气室、82个表计和近100个伸缩节的检测,效率提升了50%以上。”沈明慷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