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b·体育(中国)

国网浙江电力:红船映初心 扬帆再出发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1-28 00:00:00  作者:黄琳
 

  1957年,新安江大坝建设工地。

 

  1958年,浙江省首条110千伏输电线路黄新线建成。

  浙江嘉兴南湖的湖心岛上有一条单夹弄丝网船,船身长约16米、宽约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

  1921年8月初,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分批转移到嘉兴,乘坐摆渡船来到湖心岛,登上了这条船,在船上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对“红船精神”作出概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电力传承。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把“红船精神”融入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将“红船精神”转化为服务浙江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引领能源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红船精神”在之江大地永放光芒。

  电力发展与时代共进

  1921年,中共一大胜利闭幕后,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那艘小船从此不再普通,它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红船起航地浙江,经济、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便是其中一个元素。以民族资本为主的民营电业成为当时浙江电力工业的主流,有百余家民营电业兴起。但受抗日战争的影响,这百余家民营电业屡遭破坏,大多被迫倒闭。勉强维持的少数几家连年亏损,时停时发,浙江电力工业发展停滞不前。

  1949年7月9日,浙江解放,浙江电力工业获得新生,并以较快的速度恢复和重建。到1949年年底,浙江全省共有火电厂47座、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3.3149万千瓦,年发电量5937万千瓦时,总发电量略高于抗日战争前的水平。

  同年,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闸口电厂投运,这是当时浙江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而后,浙江大力发展水电建设,于1960年建成了新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这是浙江电力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市场急剧扩大,各地用能压力持续上升。一次能源匮乏的浙江,更是遭遇了连续十年的缺电,能源紧缺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困扰。

  统计数据显示在2003~2005年缺电最严重的三年间,浙江最大电力缺口一度高达600万千瓦。

  加快电力建设成为解决“烦恼”的首选。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电力进入跨越式发展,一大批大型电网、电源项目相继竣工开建。

  浙江陆域面积仅为全国的1%,这意味着本地电源建设必然受限,而要彻底解决缺电问题就需寻求“外援”。远距离低损耗大规模输送能力的特高压工程由此进入浙江。

  2011年10月,皖电东送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并于两年后投运。2014年7月,浙江首条特高压直流工程——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工程投运。持续十年用电紧张的浙江省,在2014年用上了来自四川溪洛渡的清洁水电,用上了淮南的煤电,终于不再限电。

  此后,浙江又陆续建成投运浙福特高压交流工程和灵绍特高压直流工程,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并正式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时代。

  在特高压的加持下,浙江电力供应从“平衡有余”变得“总体宽裕”。从本质上根除了“电荒”的浙江,逐渐探索出了能源改革的方向。

  点亮美好生活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来到南湖红船边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感悟那份永不忘却的初心,感慨时代变迁带来的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电力点亮。

  “十二五”期间,浙江在通过特高压获得清洁电能的同时,也在省内积极开拓清洁能源市场。截至“十二五”末,浙江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容量1916.39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的24.24%,比2010年年底增长了40%。

  2014年10月份,浙江全省28050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新农村电气化村,提前实现了“村村电气化”。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958%,用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9.57%。

  “十三五”期间,浙江电网“两交两直”骨干网架已基本建成。在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国网浙江电力率先在全国建成安全稳定、灵活柔性、绿色高效的省级能源互联网。电网发展更有“弹性”。

  国网浙江电力以“节约的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节省的投资是最高效的投资、唤醒的资源是最优质的资源”为理念先导,创新提出了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即通过全方位挖掘和调动源、网、荷、储四个实体系统及市场、机制、业态等社会系统资源,构建一张“海量资源被唤醒、源网荷储全交互、安全效率双提升”的高弹性电网。

  2020年4月份,浙江首条动态增容电力线路在宁波鄞州投运,实现电网输送限额动态调整,输送能力提升20%,在500千伏钱湖变基建施工期间有效解决了15万千瓦供电缺口。2020年12月末,国网浙江电力完成100万千瓦秒级可中断负荷接入工程建设。在特高压直流大功率失去、严重自然灾害导致电网大规模网架受损、局部断面设备越限等场景下,该工程可实现秒级可中断负荷的快速精准调节,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供需平衡。

  这些在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理念下实行的措施,对提高全社会用电能效、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作用显著。

  2020年,国网浙江电力全力保障省内清洁能源全额消纳,全年累计消纳省内清洁能源约991亿千瓦时。

  另一方面,国网浙江电力通过电能替代、综合能源服务等举措,让客户的能源消费变得绿色、省心又省钱。在工业用电、绿色校园、全电景区、港口岸电、商业餐饮、居民用电等多个重点领域,国网浙江电力加速终端能源消费市场再电气化,2020年完成电能替代项目8731个,替代电量93.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9%。在浙江,消费侧的电能替代正在持续推进。

  此外,国网浙江电力还通过推广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应用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全社会综合能效水平,实现电力服务再优化和企业成本再降低。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国网浙江电力首创“企业复工电力指数”“供应链金融服务”“转供电费码”“电力消费指数”等产品,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低息融资超17亿元,降低社会用能成本112亿元,为浙江复工复产提供强劲动能。

  传承红船精神

  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闭幕时的场景令人感怀:“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嗯!”“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低沉却铿锵有力。

  “以红船精神为灯塔,以和谐电力为传承,以尽心服务为宗旨,以速递光明为目标……”86年后,南湖边回荡着这样的誓言。

  那是2007年11月21日,嘉兴供电局南湖分局运检二班朱洪春从时任南湖分局局长张彩友手中接过一面红色的旗帜,用力在空中挥舞了几下。旗上“红船服务队”五个字分外醒目。对着旗帜,朱洪春和其他9名党员庄严宣誓。

  那时的朱洪春还不知道,自己手上的这面旗,会在未来迅速插遍之江大地。国网浙江电力的各支党员服务队坚持当好红色基因传承者,用心做好供电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革命红船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朱洪春跳上抢修车,去往服务队成立后的第一位服务对象——家住市区菱香坊108室一位朱姓居民的家中,帮忙整理内线。

  “红船服务队”为百姓解决的是表后问题,这是供电服务的延伸。供电企业利用自己遍及城乡的供电网络,组织起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服务队。他们以“做好电力先行官,架起党群连心桥”为宗旨,成为供电企业面向社会的一张“金名片”。

  2010年5月7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向嘉兴供电公司颁发“红船服务队”商标注册证书。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红船”命名的注册商标。

  从此,诞生于南湖红船旁的“红船服务队”成为国网浙江电力唯一一个具有红色基因的企业共产党员服务品牌。国网浙江电力将之前组建的具有地方行业特征的服务队全部整合,以“红船”统一命名全省共产党员服务队。党员服务队总队、支队、分队分别由省、市、县公司党委书记任队长,负责服务队注册更新、考核评价等工作。

  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一头连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一头连着责任央企的使命。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重大活动中,国网浙江电力广大党员带头完成各项保电任务,忠诚践行“保电有我、有我必胜”的承诺。在台风、冰灾等自然灾害面前,他们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在狂风暴雪中无数次挺身而出,守护大电网和千家万户的光明。

  国网浙江电力广大党员干部、员工不断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办电更优惠、能源更清洁、用电更便捷、人民生活更美好。

  红船映初心,扬帆再出发。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国网浙江电力坚持“走在前、作示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示范窗口”战略目标定位不动摇,加快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深化能源互联网省域领先实践,引领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支撑浙江率先实现碳达峰,昂首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国网浙江电力供图)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