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胡鹏)2020年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突破1118亿千瓦时,创下新的世界纪录。难忘的2020年,每一个三峡人的涓滴之力融汇成攻坚克难的洪流,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检修力量”。
▲检修厂“尖刀”突击队在三峡电站20号机组转子回装前的合影
战疫岁修中的“攻坚之力”
2020年3月20日,2019-2020年度三峡电站机组岁修全线复工。为了把因新冠肺炎疫情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三峡集团长江电力检修厂在三峡电站机组“战疫”岁修战场上跑出了加速度。
为支援葛洲坝电站两台机组改造增容工作,检修厂统筹调配人力资源,从三峡区域抽调部分骨干回援葛洲坝。在人员减少70%的情况下,三峡区域打破专业局限,郭聪聪等青年骨干组成尖刀突击队,直面难点,突击攻坚;生产管理部专业主任师杨杰、覃鹏、赵佳常驻三峡电厂,不分假日,为岁修质量进度保驾护航……在检修厂上下齐心的努力下,三峡电站岁修一线先后创下同日回装两台机组下机架、48小时内回装两台转子等记录,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三大控制目标齐头并进。6月19日,2019-2020年度流域电站“战疫”岁修较调整后的检修计划提前26天完成,避免弃水损失电量9360万千瓦时。
▲检修厂员工正在制作机组密封。摄影:任志强
2020年8月23日,长江5号洪水通过三峡大坝。检修后的三峡电站机组经受住了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的考验。
流域检修支持系统的“高效之力”
检修厂上下一直强调:要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让检修作业表单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把人力资源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由检修厂开发的流域检修支持系统,依托于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前沿技术,实现了流域检修全过程的远程可视化、共享化、可控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仅“检修策划”模块就可以轻松跟踪2020-2021年度三峡电站机组岁修96项技术文件、188项作业指导卡、1267项质量控制记录、2417项工装物资需求;在“工装管理”模块,各部门存放工装工具数量、地点、状况一目了然,方便及时调用;而放置在机组旁的电子大屏,作为现场终端,可以让分布在各电站的检修员工随时跟进机组检修进度,实时共享的检修工作状况,还可为远程“专家会诊”提供数据支持……
▲检修厂员工正在通过厂房内的流域检修支持系统终端查询机组检修数据。摄影:万乾钰
“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节省了时间,让我们腾出手来做更多的事情。现在7号机工期已经比计划提前了5天左右。”一名正在向流域检修支持系统上传三峡电站7号机组检修记录的检修员工表示。
最大工作量岁修中的“创新之力”
随着三峡电站25号机组A级检修正式开工,2020-2021年度三峡电站机组岁修拉开序幕。本轮岁修三峡区域检修工日达到77500多个,比上轮岁修增加近40%。人力资源有限、工作量激增,检修厂唯有向创新要动力、向创新要安全。
▲检修厂通过转轮平台智能提升装置搭载的可视装置观察平台状况。摄影:张晓平
转轮检修平台搭设是三峡集团五大风险管控之一,为了有效降低排架搭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检修厂研发了转轮检修平台智能提升装置,并在三峡电站7号机组A修中首次成功应用。该装置利用变频电机、编码器、称重传感器及视频监控等技术,解决了以往使用卷扬机时存在的四点提升不同步、制动失效等问题,规避了大型转轮检修平台在提升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变形、提升冲顶等风险,有效节约工期20%,节约成本50%。
有了检修“黑科技”加持,检修员工还勇闯“无人区”:首次利用球形无人机对三峡电站机组进水口流道进行全面检查、利用1800米电缆水下检修机器人首次对三峡电站泄洪坝段护坦区域进行系统性水下检查……为了解和评估三峡电站水工建筑物运行情况提供重要依据。
▲检修厂使用无人机检查三峡电站25号机组进水口流道蜗壳段焊缝及内壁情况。摄影:胡兴
“攻坚之力”“高效之力”“创新之力”点点力量汇聚成三峡集团长江电力检修厂员工克敌制胜的核心能力,稳稳托起一个个三峡奇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