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来,照例摸出手机进行“起床仪式”,打开支付宝,点开蚂蚁森林,屏幕中间的一个横条拦住了我的下手速度,“植树节该不该放假?‘叮~’去支持”,看到这话我先乐了一下,“咦?要放假吗?”猛然反应过来,哦,今天是植树节。果然是“奋斗者”的日常,对“放假”二字格外敏感。默默的点击了‘支持’。
上班打开电脑,屏幕右下角的便签又再次提醒了我今日是植树节,于是,兴致起来了,点了开来,心想今日便了解一番。
原来在开春季节种下小苗的习俗,从远古就有了。在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定为3月12日;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小学时,我和同学们戴着红领巾,组成小队,扛着树、拿着铁锹、提着桶,浩浩荡荡地出发……然后挖土刨坑、下树苗、浇水、填土、踩实……最后再挂上精心制作的小卡片合影留念,虽说不是什么盛大的庆典,却更让我记忆犹深。
中学,因为课业繁重,学校就再未组织过类似的活动,但在大学,在植树节,在学校的后山,我亲手种下了人生中的第二棵树。记不清是什么品种了,大概是桉树?亦或是柏树?只记得刚种下的那几周,每天都要散步到后山,看上好几次,看看我的小树苗有没有好好成长?有没有倒?有没有歪?我挂的牌牌有没有掉?营养液有没有漏?可才种下几天又有什么大的变化呢?但内心总是惦记着。
后来啊,再参与种树事宜就是转战线上了,每天走路,坐公交,线上支付……只为能多点能量。犹记得在支付宝种下第一棵梭梭树时的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恨不得告诉所有人,我的这棵梭梭树都有你的功劳,感谢大家每天的“倾情赞助”。接着又打卡完成花棒,沙棘……再后来通过每天的坚持不懈终于种上了心心念念的樟子松!在种树道路上也算稍有贡献了。此后便惦记着有机会到武威地区219号林去看看我的梭梭树;到鄂尔多斯地区的295号林去看看我的花棒;到承德地区看看我的樟子松;可能认不出那一株是我的,但我想总有一棵是我种的吧。
如果说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生产的氧气能创造31200美元的价值,吸收的有毒气体能创造62600美元的价值,为动物提供繁衍场所约能创造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创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的价值,总计创值达196000美元,那我这些年陆续种下的小树应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想想,也有点骄傲呢。
虽说一人之力很渺小,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就像国家提倡的“碳中和”,就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
森林树木,就像地球之肺,城里的一棵大树,抵得上五六台空调,不仅带来阴凉,而且还能中和二氧化碳。人类排放的碳,靠的是森林树木的吸收,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碳补偿事件很奢侈的事,就像砍树一秒,长树十年一般。
近年来,我时常听说扎根大山荒漠植树造林的事迹,常有感叹。一方面赞叹他们的坚守和无私,一方面又感叹造林不易。记得最清楚的是杨善洲,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很震撼:“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很朴实,却很伟大。“伟大来自平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种下一颗小树苗,那迟早也会实现绿水青山,拥抱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