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平安的“安”,太阳的“阳”,西倚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北邻邯郸,南接新乡,是“甲骨文的故乡”。1958年建厂的大唐安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和这座古城一起经历着风风雨雨。
7月22日的暴雨让这座城市的人震惊了,雨又大又急,就像天漏了一样。在气象台发布大雨预警后,安阳发电公司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党委班子留守厂内,各部门划片分区,落实防汛责任到人,小超市也囤积了食物,大家都严阵以待,以完备的组织体系、保障体系全力应对暴风雨。
“别电着,别淹着,别饿着”
22日8时左右,积水距离主变压器底部已不足五公分,若积水浸入主变压器,将引起爆炸,在各区域防汛的职工将全部暴露在涉水触电的高危风险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安阳市上游的小南海水库、彰武水库持续泄洪,下游河渠水位迅速攀升,原本从厂内穿过的胜利渠、万金渠,此时就像一个长1200米的巨型“壶口瀑布”,不断向厂区倒灌,“三面夹攻”下的安阳发电公司已然成为一片泽国。
危急时刻,该公司把职工“别电着,别淹着,别饿着”作为开展防汛工作第一要务,制定了“保安全、保设备、保稳定”的防汛原则,在向大唐河南公司及河南省电网调度中心汇报相关情况后,最终果断下达了停机保人身安全的决策,并要求所有人员远离水面。
仅二十分钟后,处于低洼区域的输煤皮带配电间内便传来了疑似线路短路发出的“呲呲”声音。
生命“摆渡人”
“老六,快来一趟,把电缆送过去。”
“老六,把主管送过去抢险。”
……
22日14时后,被泥水淹没的厂区已看不见道路,路边的消防车也在水里闪着红灯止步不前,各战线的防汛队员更是被分成了一个个孤岛,出不去、进不来,输煤部外委负责人邢保六驾驶的车轮直径一米七的大型铲车成了全厂唯一的希望。
凭借多年经验,他熟练避过道路上的坑洼地,迅速把仓库里的一袋袋沙袋、一套套电缆、一个个水泵拉到指定地点。而最让他小心的是“运人”。他集中注意力慢慢地落下车斗,在同事进入车斗后,再稳稳地升起车斗到合适高度,调节好倾斜度,最后把同事们抬离水面,送往班里、送往防汛点。
就这样,二十多个小时里,他来来回回、忘却了时间,一趟又一趟,一遍又一遍,熬红了的双眼依旧紧盯前方的路,握紧方向盘的手一刻不曾松开。
大家都说,“老六”是这场暴雨中的生命“摆渡人”。
“心疼兄弟”
水是又凉又脏,低洼处都快要没过胸口,但杨东方依旧坚定地踏上回厂里的路。平时从家到厂区仅需要半个小时,那天他连蹚带绕硬生生走了近三个小时。
发电部的郭旭,在妻子的支持下没有回家里堵水,而是蹚着及胸口的雨水走向电厂方向。看到大车经过,他就死死的抱住路边的树,防止大浪把自己冲倒。
同样,发电部的黄李莹和郭双双,两个娇小的女生,冒着大雨,提着用塑料袋装着的工装、手机、鞋子,手挽手撑着雨伞慢慢涉水到电厂。门卫大叔心疼地喊着:“姑娘,水深得很,赶紧回家吧。”她俩喊道:“没事儿,我们要去交接班。”
“心疼兄弟,他们已经十几个小时没休息,很累了。”谈及为什么涉险回到班组,王士坤轻声说。
据统计,原本正常在岗职工应是100余人,而当天抗洪职工达到358人,多出的两倍职工正是因为牵挂电厂,才一路向前、无所畏惧。
贴心的娘家人
22日中午,安阳发电公司的领导们冒着雨接力搬空了小超市囤积的食物,但对于358个抗洪抢险的职工来说还远远不够。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寻找食物,附近超市一一问遍,最终找到了货源。
“牛奶、面包、方便面、卤鸡蛋、火腿肠、蛋糕,各来一百件。”顾不上列出详细的清单,工会按照三天的食用量第一时间备好“六件物品清单”。
“当时,输煤部是85人,从外边就看到那个小窗口站满了人,大家眼巴巴的盯着大铲车慢慢靠近……”
“雨下得大,牛奶纸箱都被打湿了,提不起来,有的人用衣服兜着递,有的人撮着盒(牛奶)递,大家想尽一切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把吃的喝的给职工送进去……”
“太及时了,太感谢工会,真是我们的娘家人。”领到物资后的职工一度哽咽。
一夜之间恢复生机
22日19时左右,洪水慢慢褪去,但职工餐厅内已是一片狼藉。
一边是和面机、搅拌机进水,根本不具备做饭条件;一边是358名精疲力尽的职工已经二十几个小时没吃上一口热饭——负责餐厅管理的王献清焦急万分。
“机器坏了就找人修,餐厅脏咱们连夜打扫,明天一定要让职工吃上热乎饭。”9名平均年龄五十岁以上的人员、5000余平方米、四指厚的淤泥……在8个小时内全部消杀完毕。
23日一早,从电厂各个位置赶来的职工们终于吃上热乎饭。
随后,职工们加入到“人人动手美化家园”专项行动中来。他们拿起抹布、扫把、拖把等,分布在厂区的各个角落,齐心协力铲走淤泥、擦去泥渍,厂前区、主干道等区域全部消杀两遍,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这个有着63年历史的老厂,再次恢复了生机。
这代年轻人长大了
出力气的活最多的是输煤部刘飞、郭亚峰,在防汛关键时刻对厂况进行精准判断的夏阳,默默洗完全班男职工湿衣服的女职工候海秀、贺敏,全力封堵灰坝漏洞保障上万家供电的王坤,组织民主党派人士捐赠600余瓶装水的杨玉蓉,即便交通全部中断但几乎全员连续20小时在岗的发电部二值,拉都拉不住的张成业、刘晓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轻人。
“抗洪之后,我们的整体感觉是一点也不乱。还有就是,这些年轻人堪当大任。”发电部党政负责人孙建民说。
“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是一定要堵住灰坝的大洞,不让旁边的电线杆倒下,不然泡在水里的20多名职工危险,后方数万名老百姓也用不成电。”成功堵住灰坝漏洞防止线杆倒塌的王坤说。
输煤部负责人卢金龙不爱说话,但每逢大事必有他。抗洪期间,他连续七天六夜没有休息,即便积水及胸,依旧巡视险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