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朱静霞)从长江上游重庆到中游武汉,再到下游南京,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明确指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三峡集团自办媒体从即日起,启动“我的长江我的家——来自三峡集团参与共抓大保护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集中刊发《中国三峡工程报》记者前往长江经济带沿线采写的系列作品,全媒体讲述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给母亲河带来的新变化,多视角展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的新答卷。
请看开篇报道《静待候鸟归来时——三峡集团江西九江共抓长江大保护项目初见成效》。
视频制作:汤伟、朱静霞、毛翔春
初冬,自北方“远道而来”的冬候鸟黑翅长脚鹬,从十里河水面掠过,搅动一泓清水。
漫步在江西省九江市十里河畔,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候鸟不归的黑臭河。
自踏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后,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九江,正在悄然转身。
三峡集团,为这道美丽“转身”绘出生态环保“弧线”。
拥有江西省内152公里唯一长江岸线的九江,对长江生态保护至关重要,是国家层面确定的共抓长江大保护四个先行先试试点城市之一。
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新使命新任务的三峡集团,以城镇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为目标,快速参与到九江的“绿色变革”中来。
2018年,三峡集团牵头中标的首个长江大保护PPP项目,花落九江;两年后,碧波荡漾的十里河、白水湖、鄱阳湖畔,丝丝垂绦拂烟波,消失的冬候鸟再次回归。
“在三峡集团厂网河(湖)一体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实施之下,九江市水环境治理已初现成效。”九江市发展改革委二级调研员彭松华评价道。
▲ 水环境得到改善后的九江市。摄影:汤伟
江河湖水“清”
一座碧瓦朱檐的汉唐式建筑,镶嵌在九江白水湖畔。风景般的建筑之下,一场污水收集与处理“革命”正在进行——
从20多个小区内流出的、涉及约5万人口和白水湖流域550多公顷范围的生活污水,正通过三峡集团新建和改建的污水管网,汇入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这是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首个建成并发挥功效的污水处理厂——白水湖污水处理厂。
▲ 汉唐建筑式样的白水湖污水处理厂。摄影:朱静霞
“经过雨污分流改造,曾经漏接、错接、混接的城市排水管网得到完善。污水集中收集送往污水厂,不再直排入湖,收集率大幅提升。”厂长胡占波说,“处理后的污水,由劣五类提升至一级A标准排入白水湖,再汇入长江。”
昔日臭气熏天的白水湖,如今容颜靓丽。“污水不外溢了,街道干净得很,我们很满意!”居民雷云峰说。
▲ 治理后的九江白水湖。摄影:朱静霞
依水而兴的九江,同步打响的不止白水湖“治水战”。
“目前,三峡集团在九江已开展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一期、二期项目,以及江西省最美岸线(彭泽段)示范项目。”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江西省区域公司副总经理赵飞说。
据悉,九江一期项目,服务城镇面积约56平方公里、人口近80万人,设计雨污分流改造小区130余个,设计雨污管网300多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14.5万立方米/天。截至11月底,一期项目的大多数建设内容已完成,开始发挥治污作用。
而在即将完工的十里河、濂溪河流域,以及长江排口、环赛城湖区域等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治水成效亦明显可见。
▲ 治理后的九江市十里河。摄影:汤伟
深冬的十里河,碧波见底,空气中再无腥臭之气。河道两旁新种下的柳树,正蓄势孕育来年新春。
河道清淤、截污管网建设、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经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等系统治理,如今的十里河已成为居民休闲之地。
▲ 在九江十里河边散步的居民。摄影:朱静霞
净化长江“血脉”,三峡集团步稳蹄疾。
目前,在九江二期项目中,湖滨小区等雨污分流改造先导项目已完工,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等工程已开工;在首个与三峡集团合作的示范县——彭泽县内,长江最美岸线(彭泽段)示范项目也已落地。
治水模式“新”
久雨初晴后的庐山,云雾翻涌如瀑。一股清泉自山雾中流下,穿城而过,以十里河、濂溪河之名,注入紧邻长江的八里湖。
一端连着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动力心脏”,一端连着“毛细血管”完整的污水管网,在三峡集团这颗“中枢大脑”的统筹建设与运维下,曾因污水直排、河道淤塞而“臭”名昭著的十里河、濂溪河,不再背负“上游清而下游浊”的骂名。
在两河流域黑臭水体治理的“练兵场”上,三峡集团将“厂网河一体”模式,写入治水“兵法”。
记者在多方采访后了解到,参与治污的各类社会资本,往往青睐具有污水处理费用收益的污水处理厂,而连接污染源与污水厂的管网,因维护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缺乏盈利能力等,往往只能由政府接手。多头治水,导致厂网分离。
▲ 九江市陶洼小区污水管网施工现场。摄影:朱静霞
三峡集团“厂网河一体”模式,由建设单一管网或污水处理厂,扩展至厂网河一体化设计、施工和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摒弃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水逻辑,让碎片化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彼此相连,雨污不再混流,管理主体则从“九龙治水”走向“统一作战”,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
模式新,行动快,效果好。
2020年9月,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首个自建自营项目——九江两河流域鹤问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始试运行。污水日处理能力为7万吨,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
“针对该厂,三峡集团配套建设和改造了周边多个小区的雨污管网,基本实现45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内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大幅削减了进入八里湖及长江的污染物。”九江三峡水务公司总经理程俊说。
新建和改造截污管网约37公里,对77个源头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清理约14万立方米河道淤泥,整治50个沿河直排口……
强有力的治污“组合拳”打下来,两河流域的污水收集率从60%提升至90%,污水进厂COD浓度成倍增加。“水质检测结果显示,两河流域32个检测断面中,氨氮等指标均达标,两河流域全线黑臭现象已基本消除。”赵飞说。
而在未来,“厂网河一体”模式,还将在“抽象理念”之上,披上一层可视化“外衣”。
▲ 正在建设中的九江两河流域智慧管控中心。摄影:朱静霞
一座智慧管控中心,正在两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现场快速建设。未来,九江全市2000多公里的排水管网,将纳入该中心进行智慧化管控。
“三峡集团正在探索打造智慧水务工程,监测与采集厂网等运行数据,并与城市涉水要素等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厂、站、网、河一体化等城市级水务智能调度及运营管理系统。”赵飞说,“今后,地下管网跑冒滴漏、错接乱接等情况,将在监测感知网络的扫描下‘无所遁形’。”
共抓氛围“浓”
早春二月吐芬芳,庐山脚下建设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最早复工的九江共抓长江大保护项目——两河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钢筋工、焊接工、巨型工程车往来穿行,如火如荼的复工态势,犹如春日生机浓烈蔓延。
“政府主导,三峡牵头,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在这一共抓机制的推动下,疫情防控期间,九江共抓长江大保护项目仍顺利推进。
▲ 九江两河流域(十里河-濂溪河)调蓄池建设现场。摄影:汤伟
“项目复工采取备案制,审批过程不超过24小时。防疫和生产物资供应与运输,也被九江市纳入了地方保供范围。”长江环保集团江西省区域公司执行总经理易志说。
据悉,在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中,九江市委、市政府与三峡集团及联盟单位同频共振,创新“容缺受理、承诺审批、联审联批、资格后审”模式机制,同时成立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建立政企周协调、月调度工作机制,逐步消化分歧、达成共识,高效推动了项目开工建设。
2月下旬,九江一期项目全面复工。设计、监理、施工……2000余人浩荡回归,在三峡集团统筹之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设,在项目一线成立党员突击队,尽全力在汛前完成既定目标。”八里湖-赛城湖控制枢纽工程施工负责人刘亭说,得益于联盟单位协同作战,7月,在长江九江站水位迫近历史最高的紧要关头,八赛枢纽工程顺利投运,降低八里湖、赛城湖水位约3米,保障了九江市民安全。
▲ 九江八赛枢纽工程。摄影:汤伟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善于引导公众参与共抓共建,长江大保护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造“三峡初心服务队”,走访140余个小区,宣传三峡治水理念,解决管网堵塞等问题;联合九江市政府,举办“保护长江 我有画说”绘画活动和黑臭水体治理宣传开放日活动……一系列“共抓”举措,让三峡集团充分引导了社会公众参与共抓共建,九江市全民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浓厚氛围持续向好。
碧水蓝天,花好月圆。复绿的九江,正逐渐成为绿色生态示范城市,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再添“治水名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