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谢富友
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全力做好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结合文章,坚持把“建新功”作为工作衡量标尺,着重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抓好衔接联动,扎实开展“达设计值、对标创优”节能降耗工作和种子机组培育工作,全力解决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为两台机组达标创优和打好煤电提质增效攻坚战发挥积极作用。
统筹谋划,管理提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东营发电公司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双碳”战略目标和“煤电提质增效攻坚”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世界首台“六缸六排汽”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机组技术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管好小指标,管住大指标”为原则,精细管理、挖潜增效,全面开展机组能效对标工作,进一步从运行优化、设备治理、燃料管理等方面着手降低机组能耗水平,确保机组能耗持续保持行业先进。
东营发电公司研究编制了《百万千瓦机组“对标争先、行业领先”行动方案》和《能效对标竞赛种子机组培育工作方案》,并联合集团科研院,成立了运行优化、设备治理、燃料管理、负荷率提升和电量结构优化四个专项工作小组,明确种子机组“供电煤耗、非停次数、运行暴露率、长周期运行时长”四项关键指标目标完成值和保障措施,全力保障种子机组培育。加强指标日常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达设计值指标对标体系,实行责任承包和责任连带机制,全面落实指标对标责任,每月对109项指标动态精准量化分析,扎实做好日跟踪,周分析,月总结,运用耗差分析方法,对标设计值找差距,精益分析能耗指标偏差原因,列出清单,责任到人,对症施策,持续巩固正差、攻克负差,形成全覆盖的动态优化管理体系,不断挖掘节能潜力。建立指标异常预警机制,制定《能耗指标异常预警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各项指标预警值、预警流程和后续处置措施,确保指标异常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分析、及时处理,确保运行经济指标处于可控状态。与此同时,东营发电公司积极与系统内外同类型百万二次再热先进机组全面对标找差距,补短强弱,制定改进措施,拓展节能管理思路。结合节能督办、揭榜挂帅等各项活动,以设计值为要求,持续优化机组运行方式,提高指标水平。
设备治理,科技赋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理念”。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是实现煤电机组能效提升的有效途径。
东营发电公司高度重视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扎实做好设备状态分析和预防性维护工作,全面捕捉设备状态信息、建立设备状态台账、掌握设备健康状态,科学规划好设备检查和检修工作,保持设备运行良好状态。加强技术监督和定期工作管理,认真分析设备现状,开展专项隐患排查,强化设备劣化趋势、缺陷归集分析和“跑冒滴漏”动态清零治理,影响能耗的设备问题得到彻底治理,实现全年“四管”零泄漏。聚焦给水泵芯包改造、给水再循环调门改造等重点改造项目,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着力解决影响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设备系统技术难题,全面提高机组各项经济性指标。其中,给水泵芯包优化改造有效提高了机组灵活性调峰水平,也是我国同类型百万机组单汽泵配置方式下给水泵优化改造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同类型百万机组给水泵优化改造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
深度挖潜,精细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运行优化是火力发电企业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东营发电公司深入了解节能管理体系建设、节能管理及能效对标先进经验、做法,以系统思维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节能管理体系,以制度、标准为工作准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凸显全方位、全过程、体系化节能管理,实现节能管理的精益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促进管理效益双提升。
东营发电公司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公司节能管理体系,进一步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重点做好机组启停过程优化、脱硝喷氨优化、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优化、滑压优化、锅炉燃烧优化、汽机冷端系统优化等工作,合理安排设备运行、调整机组最优工况,进一步挖掘小辅机设备节能空间,机组背压年累计同比降低0.44kPa,飞灰含碳量累计同比下降1.1%,一次风机、凝结水泵、电除尘等主要辅机耗电率均实现同比下降;联合上海锅炉厂、东北院技术骨干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制定《再热汽温提升专项攻坚方案》,通过对1号炉低过受热面优化,提升再热汽温5-8℃;优化降低机组停备期间厂用电耗用量,通过邻机闭式水串带方式,实现本机循环水泵、闭式水泵等高耗能设备尽早停运;深入挖潜优化降低外围系统能耗,组织制定《外围系统优化运行方案》,脱硫系统耗电率较年初大幅降低,电除尘实现经济运行实时自动控制。
下一步,东营发电公司将聚焦提质增效,坚持对标一流,不断创新管理和加大新技术运用,持续优化机组运行方式,提升机组节能经济运行水平,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