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 > 国内b·体育(中国)

论风电后市场“金牌服务”的养成

光伏们发布时间:2021-05-07 16:37:53

市场的形成往往是一个漫长且不易察觉的过程,在大家的目光还主要停留在新增市场的时候,一个复杂且体量庞大的风电机组存量市场已悄然形成。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仅运维服务市场的规模就接近300 亿元。近几年,众多企业纷纷加快布局风电后市场。

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多并不一定算是一个好现象。随着我国风电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深耕后市场,挖掘存量机组的潜力成为产业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抓手。可以说,后市场成为推动风电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企业没有深厚的积累就贸然进入市场,粗放式运维会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后市场服务团队的专业性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着诸多待解的难题,专业团队的加入对产业理清现状,探索发展路径大有裨益。

运维团队的专业性体现在其为业主提供服务的能力上。在传统服务行业,“金牌服务”是对工作的最高要求。如今其作为业务的标准,被中国海装带到了风电后市场。

2014 年,中国海装基于拥有近10 年风电工程建设和运维经验的工程部,成立了中国海装工程技术公司(下称“工程技术公司”),以“金牌服务、全面维护”为准则,为客户提供整体运维方案,创造更大价值。

所谓“金牌服务”,是要提供全面、精细、及时、高效,并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以此为标准,工程技术公司的运维工作屡获好评,连续3 年获得国际知名认证机构颁发的五星级风电运维服务证书。

我们可以通过剖析中国海装的做法,找到专业运维团队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的奥秘。

数字化赋能,精细化运维

数字化技术为风电运维带来了无限可能,是开启极简操作达到至精管理的钥匙。

中国海装深谙此道。自2014 年开始,该公司就开始建设大数据的资料库,并于2016年在重庆市科委的支持下,启动LiGa 智慧运维平台的建设。2019 年,该平台成功入选重庆市第二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据中国海装工程技术公司执行董事王兰介绍,LiGa 智慧运维平台具备大数据平台、智能排程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结合风电场所有运行数据,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智慧运维对风电场进行智慧化运营维护。

目前,中国海装借助该平台已完成上千台风电机组的数据接入,完成风电机组所有大部件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模型的开发应用与实时反馈。同期,该公司还在平台上逐步优化机组二级、三级零部件的模型,以实现风电机组的主动性及预防性维护。

据测算,利用LiGa 平台,结合现场运维人员操作,单台机组的年利用小时数可提高50小时,关键零部件计划外维护次数减少70%以上,风电整机平均使用寿命预测值至少提高2 年。

“作为整机厂商,中国海装接入自己的数据,对其展开分析,通过这些方式提升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但还远远不够。”王兰表示,“未来,随着后市场业务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风电场运行数据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在这方面,需要行业尽快研究出可行的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共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风电的全生命周期最佳运行模式。”

多中心覆盖,提高响应速度

“金牌服务”的一大特点就是需求响应的及时性。中国海装明确制定出“处理一般故障时间不超过8 小时,常用备件故障处理不超过24 小时,非常用备件不超过48 小时,大部件更换从运输到恢复发电不得超过12天”的规定。

“对故障处理的快速响应,依赖备件仓储管理以及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王兰表示,“这是高效开展运维工作的基础。”

中国海装结合多年积累的风电场运行数据和分布情况,不断完善全国备件仓储和物流服务,在全国设立东北、东南、西南、华北、西北、新疆六大区域运维中心及海上运维中心,中心下设三级库房,各级库房实现信息的联通,在保证备件供应的同时,确保工程设备,如大型吊车、索具等随时待命,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实现区域内的快速响应。

在确保中心覆盖全国的风电场后,该公司通过对在运机组以及近几年故障部件的数据分析,了解风电场运行所需备件的消耗情况,为每个风电场建立备品备件预测模型,从而提前配置库存。“这是一个动态的数字,我们每个月会对库存进行盘点,每年针对核定量进行至少两次重新预测和调整,以达到备件库整体状态的最优。”

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显然是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海装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营销中心总经理陈忠林表示,近几年,业主多采用集采招标模式,将全国范围内风电场在运机组的大部件统一委托给专业服务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中国海装可以利用经过多年整机制造打磨出来的成熟、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专业的技术支持以及运输、安装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业主带来更多收益。

人才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提供“金牌服务”的主体,“以人为本”也是中国海装作为一家国企的基本理念。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风电后市场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人才缺乏,人员流失严重。

风电作为高度集成的行业,其运维工作离不开对机组有深刻理解的人才。为此,中国海装有两手准备:一是培养新人,和各大高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在校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能够参与学习风电相关知识的培训课程,可以到中国海装的工厂学习安装和调试的实操课程。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若选择留在公司,可在考取登高证和电工证后,在吊装、调试、运维等各个岗位进行轮岗训练,由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对其进一步培训。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全部通过方能正式上岗作业。二是针对不同岗位员工进行差异化培训,还会定期举办“风电场员工运检技能大赛”,全面检验公司风电运维板块整体业务水平的创新实践,打造“金牌运维”服务团队。

此外,作为重庆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海装每年会有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鼓励员工参与内部技术专刊的投稿和技术课题的研究,以全面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

“针对风电后市场人员流动大的行业现状,我们主要通过薪酬激励、绩效管理等方式,从管理机制上提升员工积极性。”王兰表示,“此外,公司也会展开很多团队建设活动,来丰富大家的日常生活,从文化的角度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近几年人员离职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整体凝聚力比较强。”

“以人为本”的另一个体现是保障人员安全,中国海装一向视一线人员的安全为一切工作的底线。为避免出现问题,安全培训贯穿于中国海装业务的各个阶段,让每个人员对安全问题“学习到位、理解到位、认识到位、运用到位”。该公司在现场安排有国家资质的安全员,指导、检查现场工作的安全开展。在硬件保障方面,现场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审查和更换安全背带、安全帽及逃生装置等设备。

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随着后市场的逐渐成长,业主意识到原有年度招投标的模式难以保证机组维护信息和维护资源的连贯性,签订长期合同的趋势开始显现。

王兰指出,“对运维方来讲,我们非常希望能给业主提供长期的服务。若能长期持有项目,对于熟悉的风电场和风电机组,运维团队更有把握能够保障其发电效益和运行可靠性,并且可以依据客观需要加大对风电场的投入力度,为业主带来更多收益。业主也能通过新模式看到风电场长期收益的提升,实现双赢。”

相较陆上风电,海上风电运维面对着更加恶劣的外部环境、更短的时间窗口期,对于人员资质、设备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近两年,海上风电处于装机的快速增长期,运维需求将在未来几年迅速增长。

“这给了我们修炼内功的机会。”王兰表示,“一方面,中国海装目前正在联合中国船舶集团的力量研制海上风电专业运维船,以保障人员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加紧储备专业的海上风电运维人才,以推动海上运维朝更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图片

为了抓住更多机遇, 王兰表示, 下一步,中国海装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做工程总包,发挥风电机组整体设计及建设的优势,在提升运维品质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同时,加大对智能化运维的投入。近几年,中国海装不断加快对LiGa 智慧运维平台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还需开发更多模块,为业主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