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 > 国内b·体育(中国)

孙国光:对建造技术、施工装备、海况检测进行重点把控

光伏们发布时间:2023-05-18 14:33:04

2023年5月8日,海上风电船舶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3M的大力支持。汕头拥有优异的风能禀赋、丰富的场址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正通过加强产业协同,打造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其中,不仅包括全球首个在一个产业园区内聚集从风电整机与关键零部件,到检验检测实验室和大型科研装置等完整产业链的“四个一体化”的风电产业集群,也在建设面向全球的海上风电装备及服务出口、运维、施工建设基地的风电母港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国字号工程施工企业和船队。此次会议在汕头举行,引起了全球风电行业的广泛关注。来自中国、挪威、荷兰等国家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国内外海上风电开发企业、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科研机构、海上风电施工与运维龙头企业、船舶设计与建造企业的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铁大桥局新能源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孙国光在题为“海上风电场施工技术及安全探讨”的演讲中表示,海上风电施工有着多种特点,要在智能建造、安全监控、施工船的安全管理,以及防台的安全管理上做文章。

中铁大桥局新能源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孙国光

以下为孙国光演讲的主要内容:

海上风电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点产业,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尤其在2021年的“抢装潮”之后,中国的海上风电逐步向深远海、大容量和基地化的方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为离岸距离越来越远,自然环境更加恶劣,施工环境更加恶劣;基础以及风电机组容量更加大型化;合适的施工装备比较紧缺,即便是2021年以来打造了很多装备,但是这些装备集中在今年以及明年投产使用;价格成本给各方施工带来很大的压力。

针对当前海上风电场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加强产业融合。产业和产业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比如桥梁和风电之间,风电和石油之间有一些技术是相通的,可以发挥产业链集团的优势。

2,从智能化建造上进行创新。对基地规划进行思考,在设计一体化上、管理产业化上以及施工智能化运维的智慧化上进行总体的把控。

3,打造可靠的、适应相应海域的施工装备。比如技术施工船舶,还有适用于深远海的风电安装船舶。

4,持续不断创新。海上风电项目离岸越来越远,越来越深,光靠打造船舶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持续创新,通过基础结构形式的创新,施工工艺的创新,材料的创新,从整体上解决问题。

深远海施工技术

对于未来的深远海施工技术推广应用,有一些观点值得思考。在基础的结构形式上,2021年“抢装潮”之后,大部分招标项目都是单桩基础,因为它的建设成本和施工周期相对可控,招标建设的单桩技术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但是随着水深来到40米以上,单机容量来到10兆瓦以上,单桩受到限制,未来深远海的基础还是以导管架基础主为

针对嵌岩如何解决,原先大多是大型单桩或者是高桩承台,但是经过实践之后,这两种基础实际上在施工过程中不是特别可控,尤其在工期上,所以嵌岩式导管架基础是未来应用的一个趋势。

针对大容量风电机组的安装,主要通过打造新一代安装平台,加大吊高,加长支腿来解决,施工上考虑标准化的施工,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建造。实际上,四桩导管架基础型式相对比较成熟,下面是四根钢桩,上面是一个导管架基础,中间通过灌浆段连接成整体,受力相对比较合理,也比较稳固。

施工方式上,现在经过几个风电场的大规模建设,施工工艺比较成熟,通过导向架的定位进行翻桩、插桩,最后进行吊打,然后安装导管架进行灌浆连接。在福建、广州地区,经常会有一些嵌岩基础施工,原来是应用高桩承台多一些,但通过广东粤电阳江项目推广应用了嵌岩导管架基础,效果显著,质量上得到保证,尤其在工期上更为可控。它的基础型式跟四桩导管架一样,只是增加了嵌岩桩的施工。整个施工流程比四桩导管架多了一个插拔钢护筒过程,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直接芯柱嵌岩;另一个是在工厂内进行整体的预制钢桩,现场进行植桩,更为可控,节省了现场混凝土的施工工序,对施工质量、施工工期都有保障。

这种方法在粤电阳江项目上应用后,我们认为,嵌岩导管架在应对嵌岩基础施工中,值得推广应用

还有一种基础型式,是吸力式导管架基础。2021年以来,这种基础经过几个风电场的应用,显现出一定的优势。因为基础的钢结构制造都是在钢结构厂进行加工完成,现场只需起重船吊装,通过吸力下沉全部到位。根据设计院的不同设计理念、长径比的不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叫窄深型,另一种叫宽浅型,实际上都是通过这种钢桩或者钢筒的形式沉到海床,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当时三峡长乐外海项目,15套吸力式导管架的钢结构加工都在钢结构厂完成,通过大型的运输船运到现场,15套一共只运输了3次,集中加工,集中现场安装,施工效率很高。考虑到现在吸力式导管架已经做到100米,未来适用于70米水深可能会做到120米,这对吊船的吊高要求会更高。我们正在研究分体制造和分体安装,现在这个技术还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可行的话,可适应的吊装船会更多。

大型装备的必要性

2021年“抢装潮”之前,安装的风电机组基本上在7兆瓦以内,抢装潮期间批量化安装了10兆瓦的风电机组,现在基本上都在10兆瓦以上,开始批量化安装13兆瓦的产品。5月份,我们会安装第一台16兆瓦的风电机组。

随着风电机组容量不断加大,轮毂中心也上升至150米,这对三种基础类型的安装工艺和安装船舶要求会越来越高。2021年以来建造的新一代风电安装船超过30艘,将集中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下水施工。

中铁大桥局也打造了一艘安装船。从参数上来看,腿长有131米,适用于70米水深安装25MW风电机组,在未来的风电机组安装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于此同时,相关信息显示,如果水深70米,覆盖层厚度到40米,那么130米腿长的风电安装船也不能满足要求,不可能再加长腿长,而再造一批腿长150米的风电安装船,这样的话又是一种资源浪费。

一种创新思路是,使用一种半潜驳来整体安装风电机组,把构件整体运到现场,然后在船上拼成整体进行安装。国外有一艘“塞班号”,吊装能力很大,利用吊装船的吊高和小水线面的作业优势进行现场的浮态安装,这种方式也有可能在深远海得到应用。

中铁大桥局的技术团队结合桥梁主塔爬模的一些技术,思考利用爬升和活动支架的技术,如果这种安装方式得到解决,风电机组的轮毂加机舱可以在平台面进行安装,然后整体爬升,对吊船的吊高要求大大降低。

针对未来海上风电需要的施工装备,实际上海上风电施工船的需求量很大,主要是基础施工船舶和风电安装船比较重要,后期也需要运维船以及一些辅助船。

目前有几种类型的基础施工船舶,其中一种是小水线面的半潜平台船。这种船有两台吊机,对四桩的管架施工优势比较大,而且受海浪的影响非常小,未来应对深远海施工比较有利。

第二种是以三峡的“乌东德号”为代表的3000吨到5000吨的基础施工船舶,全长在180米左右。这种施工船型可能会在未来基础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种是固定臂架式吊装船。这种固定臂的吊船的一大优势是起重的损失非常小,基本与设定的数值一致。

综上所述,海上风电施工有着多种特点,管理上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很多。主要是施工作业环境特别恶劣,大型吊装特别多,施工风险特别大,施工船的选择要配套,要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窗口期进行施工,协调的难度比较大。针对这些特点,要在智能建造、安全监控、施工船的安全管理,以及防台的安全管理上做文章,结合智能吊装、风浪流监测以及进度管理和物资管理打造智能建造的平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