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作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发展风电产业更是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重要领域。当前,我省风电产业已经形成了领域广泛、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经济规模、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综合性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以风电装备为代表的风电产业,引领更高效的风电装备技术,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完善风电产业链条,这不仅是提升风电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
我省既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又有大型的装备制造业和能源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培育,我省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形成风电电机、发电机控制装置、增速器、主轴、叶片、法兰、塔筒及整机制造等制造能力,一些核心部件产品在国内具有相对优势,已投入批量生产。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在各省中排名第7,增长势头迅猛。但是,当前我省风电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比如,风能市场没能有效带动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自主研发力量不足以及上下游产业配套不健全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前我省风电产业的发展。尽快完善风电产业的链条,促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山西能源革命的关键所在,必将为促进山西能源转型,建设美丽山西作出贡献。
探索风能市场带动风电装备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我省拥有一定数量的风电装备龙头企业,构建以区域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集成创新模式,将风电装备制造业和各类新能源企业整合重组、股份合作,以资本、市场、技术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风能市场和风电装备制造业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取得“1+1>2”的效果,逐步建立山西风电场使用本省风电装备的机制,构建山西省风电产业创新共同体模式,进一步提升山西风电装备产业在本省的市场占有率,最终形成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推动技术创新,促进风电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风电发展速度快,但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更新赶不上市场需求。就我省来讲,当前风电装备企业研发平台不是很强、人才资源短缺、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困难,风电发动机的核心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赖性强,关键零部件的供应特别短缺,这些都成为制约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业上规模的瓶颈。因此,为了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首先,在政府管理机构指导下,由省能源局和科技厅牵头,依托省内的优势企业,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校,组建风电技术提升创新联盟,设立风力发电设备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研究利用风能最大化的系列技术, 加大海上风电装备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突破风电装备重大技术,并向高端化、自主化发展,进一步推进风电装备产业研究体系建设。其次,加强技术装备及创新成果的互通互用,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设立风电装备技术创新发展基金,加大对风电利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示范财政补贴力度。最后,要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机器换人和智能工厂建设,加大技改资金奖励企业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改革体制机制,培育风电装备企业做大做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是风电产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因此,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为风电装备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会诊把脉,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为风电产业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有效联运、简化审批。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超宽运输许可承诺制、办证手续简化制、成本费用降低制等,为企业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风电装备产业做大做强。
鼓励企业转型,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条。风力发电装备由十几个部件组成,配套企业较多,产业链条较长,必须要有健全的产业体系才能满足风电整机发展需求。首先,借助山西省的装备制造业优势,依托整机总装企业,联合风力发电机、法兰、塔筒等优势企业,对全省风电装备产业资源整合。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的同时,大力培育风电零部件配套企业,开展“补链”专项招商引资工作,完善风电产业链条,技改资金重点支持风电装备上下游企业项目建设,扶持发展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中小企业。其次,大力推进风力发电装备的集成化和国产化,形成推进山西省能源革命的新型风电产业集群。我省拥有一定数量高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利用本地丰富的装备制造产业资源,加强与外部合作,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集风电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运维为一体的基地,会逐渐形成风电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产业链条整合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风电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最后,在5G+智慧风电的应用中进行实践。在5G新技术兴起的时代背景下,风电装备产业也要充分借力5G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精细化、高端化、智慧化为方向,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改革生产组织方式,积极探索由传统的“单件小批”模式向“批量化、信息化、标准化”的先进模式转变,在远程操作、在线监控和创新服务等方面不断优化风电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山西省的风电产业打造成5G新技术应用的引领者和开拓者,为山西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海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