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电建核电公司印尼宏发韦立电厂项目部,为了保障春节后机组倒送电及试运工作,有三位远在异国他乡的电建人选择了坚守项目一线。电仪公司炉控班班长陈建国已经在印尼连续奋战了16个月,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他主动提出坚守一线不轮岗;电仪公司厂用班班长刘灿杰是第一次在海外过春节;仪表试验班班长李开是90后的年轻小伙,在二胎宝宝出生刚满月便响应公司号召,积极返回项目一线。他们虽说情况各有不同,但工作目标一致,坚守在岗位一线,他们是牛年最先出征的勇士,他们的身上闪现着新时代的“铁军精神”。
甘于奉献“老黄牛”
坚守在海外项目一线16个月,连续两个春节在项目部度过的陈建国班长,是在印尼宏发韦立项目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名员工。从项目一期工程到现在的二期工程,他对现场所有的工作了然于心,他做过起重工、安装工、调试工、炉控班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在项目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陈建国勇于挑战自我,坚守阵地,且利用业余时间看图纸、出接线图等等,他总是最早到现场准备,工作事无巨细,大到规划盘柜、仪表保护柜的安装就位,现场布局更加合理,小到每根电缆线芯的接线位置,每项工作都做的井井有条。即使,每天的工作都是在机械的重复;即使,天天在现场奋战到汗流浃背,他也全不在意,他就是这样一个能吃苦、踏实肯干的人。
陈班经常说:我要把技术工作钻研透,虽然项目上没有技术员,但是我对设计和现场有充分的了解,不能让技术工作影响到现场的安装进度。不管是在办公室加班钻研技术工作,还是在现场指导分包商人员施工,所有的工作点都有陈班的身影,“我要让他们把与汽轮机有关的测点安装工作全部接触到,这样我回国休假的时候现场的安装就不会受到影响”,他虽然思乡心切,但仍为现场工作做着各种准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他的座右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电建工匠”,他用行动验证了一名电建人的责任和担当。
陈建国在工程现场
踏实可靠“孺子牛”
有坚守,更有在坚守的路上一往无前的脚步,到2020年这个特别的年份,是刘灿杰班长参加工作的第20个年头,他积极服从公司安排,开始了自己第一个海外EPC项目的工作之旅。
有着多年班组管理经验的刘班,对印尼宏发韦立项目部工作充满了期待,而海外EPC项目专业公司繁多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完成好现场施工进度、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兼顾设备供应、缺陷处理、设计变更等等,一个人面对如此繁复的工作,给他带来了不小压力。
“直流设备未到货,10kV高压开关柜断路器检查工作将增加很大工作量,太影响倒送电设备的检查、调试进度了”,刚刚进入项目部不久的刘灿杰班长有些许担心的说着,疫情对设备到货的影响显而易见,只能从现有已到货的设备中想办法了,经过与陈建国班长交流,得知DCS电源柜有配套的UPS,两人决定一起到现场看一下UPS的蓄电池是否可用,经过一番改造满足控制电源电压的蓄电池组完成了,这让刘班心里有了底。
电源的事情解决了,后续的工作说干就干,可是因为疫情影响整个项目人员少的事实又摆在了面前,分包单位没有了解高压柜的相关人员,为了尽快完成断路器检查,保证高压柜“五防闭锁”安全可靠,刘班凭借多年的业务知识又当起了培训老师,他利用晚上时间加班对分包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实操培训,虽然培训效果显著,刘班却丝毫不敢放松,盯在现场每个断路器、每个盘柜进行检查、验收,同时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虽然是晚上施工,闷热的天气也让他的后背全部湿透,经过春节期间几个晚上的奋战,直到二期工程全部51面10kV高压柜断路器检查工作全部结束,刘班才露出的满意的笑容。
刘灿杰(左)在工程现场
勇于挑战“拓荒牛”
李开来到公司印尼宏发韦立项目已经快两个月了,他不畏惧高温酷热和语言障碍,面对陌生环境一直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旺盛持久的战斗力,奋战在宏发韦立项目的现场。
由于疫情耽误了电气试验的工期,为了迎头赶上进度,李开每天带领印尼籍工人忙碌到很晚,他的嘴里总念叨着: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把盘柜耐压试验做完再回去;今天我要把变压器试验做完才行;等会回去,还得再多做一根电缆。靠着这股拼劲儿,他在项目部计划工期之前就完成了试验工作。
每天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结束之后,他就拿起手机和妻子视频,望着屏幕里一对可爱的儿女,他满心的欢喜,3岁的女儿正处在对什么事物都好奇的阶段,看着手机里的爸爸总会问:“爸爸,你吃饭了吗?”“爸爸,你在干什么啊?”“爸爸,这是什么啊?” 妥妥的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4个月的儿子才只会呀呀的叫,看着手机里的爸爸总会高兴的咿呀咿呀的“手舞足蹈”,小小模样十分惹人喜爱,加上这一次因工作不能回家过年,李开已经有两次没有回家过年了,上次是妻子怀孕期间,这次是小儿子才刚几个月的时候,提起这个,他总是眼睛湿润,感慨自己一年到头总是在外地忙碌,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妻子总是打趣的说:和你结婚4年了,整天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也就几个月。
李开(前)在工程现场
实际上,每一个电建人都有着牛的奉献精神。对于那些奋战工程一线和海外项目上的电建人来说,相聚更多的是一种期盼,而离别却是一种常态。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企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建的品牌才能更加闪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