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17日,在辽宁省庄河市一户人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按族谱,女子从兰,又有人说,美人如玉,于是父母带着憧憬给女儿起名曲玉兰。
玉兰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起初父亲勤劳,母亲贤惠,子女又少,过的倒也还好,但是那时候没有实行计划生育,老家的观念就是多子多福,在玉兰之后母亲先后又给玉兰添了一个妹妹,5个弟弟。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玉兰家人口多,男孩子尤其多,一个哥哥5个弟弟着实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雪上加霜,即便父亲再勤劳,即使哥哥和玉兰都任劳任怨,可是不管多努力粮食仍不够吃。为了吃饱,父亲要在农闲的时候去赶海,让家人至少可以用鱼虾充饥。海鲜大餐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好奢侈啊,但是对于当时的玉兰一家,就如同噩梦一样。没有粮食,靠鱼虾充饥,身体浮肿没有力气,腿肿的像萝卜,一按一个坑,大人和大的孩子还可以活命,对于小的孩子及孕妇来说就岌岌可危了,玉兰的一个小弟弟就在那时夭折了,母亲也因为那样的日子流产了2次。这样的日子在玉兰回忆的时候常常是眼中带泪的。
除了物质上的匮乏,更让玉兰抱憾终身的就是精神上的贫困,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女孩子本就不受重视,玉兰家的贫困更不可能让玉兰去接受教育,就这样本来天生聪颖的玉兰只能成为不识字的文盲。玉兰不认命,她渴望学习知识,去学校的窗户外偷听,个子不够高就踩着石头,没有笔和本子,就用木盒装上土,用木棍做笔练习写字,她渴望学习,这样的坚持让玉兰的大伯感动,提出想过继玉兰,供玉兰读书,但是天不遂人愿,玉兰的父亲觉得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别人是对自己的侮辱,坚决不许,玉兰的学习梦就这样破灭了。后来玉兰在回忆的时候说,那时候特别怨恨她爹,也是因为怨恨,后来才能毅然决然的离开家。
1957年,大连的工厂招工,玉兰不知道当工人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只知道去了就能离开家,还能吃饱饭,就坚决的报了名离开了家。到了工厂才知道他们是去修建拉姑哨水电站,而她的工作就是敲石子。工作很枯燥,但是玉兰很开心,那是第一次她知道多干多得,她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吃饱肚子。
1958,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应运而生,修建桓仁水电站,玉兰成为了水电一局的第一批职工。为了促生产,玉兰和女工友们组成了花木兰队,清基坑,碎石子样样工作做在前,玉兰说,那时候觉得自己就是花木兰,冲锋陷阵不含糊,看着坝上的红旗就有劲,那旗子有个镰刀和锤子,之前的日子自己拿着镰刀,现在拿着锤子,她觉得自己是有方向的。在桓仁电站建设过程中,努力的工作不仅让玉兰不为吃穿犯愁,还能贴补家用,同时让她开心的还有精神的丰富。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单位组织大家扫盲,在那里玉兰认了字,也会给家里写信了,她觉得摘掉文盲的帽子让她抬起了头,能看报纸让她觉得自己不再是井底之蛙。也是在桓仁电站修建的过程中,玉兰认识了自己的另一半,一个叫王成书的男人,是个共产党员。保媒的是当时混凝土厂的厂长和书记,玉兰说不仅是因为保媒的人是领导,还因为这个男人胸前戴着和旗子一样的胸章,看着让人踏实,后来才知道,那是党徽。玉兰觉得他是共产党培养的人,错不了,而这个男人也没让玉兰失望,不仅工作踏实肯干,还有责任有担当,为她撑起一个遮风挡雨的家。
结婚以后,两个人都憧憬着未来,仿佛有使不完的劲,生活有奔头。玉兰先后生了两女一子,对于玉兰这样一个好强的人,怀孕也不能耽误生产,她说那时候哪有现在那么娇贵,照样上车间,上工地,不能因为自己耽误工作啊。后来月份大了,不适合再工作了,可是领导也拗不过好强的玉兰,就安排她去幼儿园帮忙带孩子,每次谈到这个事玉兰都会感慨的说,这个单位好啊,共产党的单位就是不一样,可替人想着呢,怕大人都去干活,孩子没人管,就成立幼儿园,学校,除了找正规毕业的老师以外,还专门送出去一批家属去师范学校培训学习,解决了没有老师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家属的工作问题,这样能稳定民心啊。玉兰自己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子弟幼儿园,子弟学校度过了童年。而这样的子弟学校也的确稳定了她的心。
桓仁电站建成后,当时玉兰家有两个选择,留在桓仁电厂,这样也就安稳了;另一选择去白山,重新建一座水电站,重新奋斗一次。玉兰两口子在家商量了一晚上,然后毅然决然的决定去白山,为建设祖国做贡献,那时候党需要她在哪,他们就去哪,那是他们的信仰。1977年11月20日,玉兰和丈夫举家搬迁到位于长白山脉的吉林省桦甸县白山镇一座山沟里,舍弃了已经有的一切,开始了新的奋斗篇章。
时间如梭,儿女长大成人,大女儿17岁的时候,单位招工,父亲跟女儿说,你想继续考学还是考工?女儿看看玉兰,想征求母亲的意见,玉兰只说了一句,我是要为建设祖国奉献终身的。那份坚定让女儿动容,于是坚定的去考工,像接力赛运动员一样,接过母亲的接力棒,继续建设水电站,为建设祖国做贡献。直到1989年,玉兰一家搬到了水电一局在口前镇的基地,搬进了楼房,两室一厅40多平,年近50的玉兰和已年过50的丈夫不再去施工现场工作了,但是每天在基地、修理厂上班也按时按点,从不缺勤,从不迟到早退,他们觉得这样才对得起共产党给的工资。
玉兰的大女儿先后参加建设了白山水电站,莲花水电站,水电一局口前基地建设等,直到退休。玉兰的二女儿学习好,并没有直接回水电一局而是去考了大学,本来想着这个闺女可能就走出去了,可是没想到学业结束后又回到了水电一局,成为了技术人员,参加了红石水电站的建设,如今也退休了。小儿子目前仍在水电一局,在西藏的项目工作,可以说玉兰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电一局,把子女也都交给了水电一局。2009年,玉兰的外孙女大学毕业回到了水电一局,成为了第三代水电人,玉兰知道了特别开心,在外孙女报道的那天,玉兰做了一桌子菜,叫了全家人,为外孙女庆祝,为了外孙女回到水电一局工作庆祝。我就是玉兰的这个外孙女。
2019年4月份,我接玉兰来云南,想让她在有生之年能走出来,年近80的老太太,到了我这,第一件事就是想让我带她看看现在的工地是什么样,无奈她年纪太大,身体条件不允许,我没有办法带她去施工现场,只能带她来到我工作的分局机关,让她看看我们的文化长廊,见见图片里的工地。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星期天,单位的同事不上班,她才肯来,我带她进了我们的办公楼,她就笑着说:“哎呀,现在你们上班这个地方真好啊,我想都不敢想啊”,带她走到我们工程展示墙的时候,她推掉了我扶着她的手,认真的看着一张张照片,看到了桓仁电站和白山电站用手一遍遍摸着照片,嘴里说着:“这可是我们一锤一锤敲出了的哦,闹,你看,多好看啊!”看了一遍又说:“你这里还有好多都没放上去呢,我都没找见。”我连忙告诉她,我们要挑一些有代表性的放上去啊,不能都放上去的。她看了非水电站的项目图片,问我“这也是你们干的吗?”我说“是啊,水电一局现在可不只是能修水电站喽,光伏啊,风电啊,市政交通啊房建啊,都能做呢!”她点点头说“哎,俺们这些老家伙可不懂这些喽,你们现在年轻的还挺厉害呢。”我说“是啊,时代在发展,我们也要进步啊,水电一局已经长大很多了呢!”她看看我,然后笑了,眼角有晶莹闪亮的东西,只是她马上转过头,告诉我,“看看你们上班的地方我就可满足了,走吧,回去吧!” 我问玉兰:“姥姥,你是不是觉得你这辈子特别辛苦?”姥姥说:“之前是觉得苦,后来找到了主心骨就不苦了。”我又问:“啥是你的主心骨?”玉兰说:“党啊,水电局啊,那就是我的主心骨啊!”我问:“姥姥,那你这一辈子都在水电一局,你觉得好不?值得不?”她说:“咋不值得,我还觉得赚了呢,来了水电一局知道了,跟着共产党,我不仅能吃饱,我还能做事情,为祖国贡献了,可不就是赚了!”我问:“再重头来一遍,你还来水电一局不?”她看我一眼,说:“这还用问,我都说赚了,我还能不来?肯定来啊!”我看看她坚定的神情,自叹我当初的那份初心是真的不如这个老太太坚定明朗啊。回去的路上,玉兰跟我讲了好多当年的事,即便她给我讲了好多遍了,可是仍然像第一次讲给我听一样,细细的讲,慢慢的说。那天晚上,她看着我给她手机拍的这些工程照片,看了好久。
姥姥在我这里待了4个月,临走前的一天晚上,我去帮她收拾东西,她跟我讲了这样一番话:“闹啊,我说话你别不爱听,你们现在生活是好了,但是你们要懂得感恩啊,感谢共产党啊,感谢水电一局啊,可能你们都不觉得,我是真的觉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啊,我这一辈子,黄土都到脖子了,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多啊,能上班工作的时候水电局给我开资,退休了共产党给我开资,连生病上水电医院都有医保,可是我现在除了吃喝啥也不能做了,你和你女婿要做,要替我做啊。”我点点头,让她放心,我会好好工作。她又接着说:“俺们家你姥爷是党员,你爸爸是党员,我是积极了一辈子也没当上党员,当时领导找我谈话,我表态了,即使不能入党,我也会把自己当成党员一样做好,可惜到末了也没入上党,现在你和你女婿都是党员,你不能光想着共产党为你好,你也要为共产党做好,不能丢人,你丢的不是你自己的人,丢人丢的就是党的脸面了,知道不。”那一刻我突然对这个老太太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我不如她,我虽然是一名共产党员,可是我的信仰还没有这位积极了一辈子也没入上党的积极分子的信仰坚定。因为相信中国共产党,她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生,她知道跟着心中的那面旗帜能越过越好,她相信共产党才能带领她走在阳光下,走在大路上。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玉兰81岁了,她跟我说,她现在每天怀着感恩的心生活,对于她来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她每一天都会为我们祈福,为水电一局祈福,为中国共产党祈福,为了这个国家祈福,她说她为这个国家做不了什么了,但是她坚信,只要有共产党在,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
玉兰的花语很多。有“报恩”之意,这是它最通用的花语。而我的姥姥曲玉兰就用她的一生来诠释玉兰花开的话语,她用所能用的方式报答当初帮她脱离苦海,让她幸福安康的共产党。
有诗云“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玉兰花开,在最高枝头绽放,在风中摇曳生姿!
曲玉兰(前排右二)在水电一局桓仁水电站建设时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