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一带一路故事】“志向”电建心不改

电建核电公司发布时间:2021-04-09 10:21:29  作者:孟姝瑜 聂婷婷

“爸爸你看,弟弟会扶着围栏站起来了,”周末的晚上,王志向拿着手机,微笑着看着镜头那头的家人,女儿举着手机,妻子扶着刚刚会站的儿子,女儿比上次视频的时候又漂亮了,小儿子也长大了不少。

作为电建核电公司伊拉克鲁迈拉项目的员工,这样的场景在不忙的晚上总会出现,远在伊拉克鲁迈拉项目的王志向,看着儿女一点点地成长,看着火电站一层层地筑起,看着曾经梦想的电建舞台越来越闪亮,看着中国的电建蓝高高地飘扬在海外的上空,他刚到无比得骄傲和自豪,这是曾经的他不敢想的,也是曾经的他梦想到的。

初涉核电迅速崭露头角

阳江核电是电建核电公司核电施工项目的又一高峰,却是王志向踏入电建行业的第一个项目。2010年随着新入场员工一起,刚刚走出广东火车站的王志向,在刺眼的阳光里,打量着这个新奇的城市,也打量着这份刚刚入职的工作。做为职场小白,王志向对所要接触的实务充满了期待。

连续一个月的程序学习让王志向对核电施工建设充满了敬畏之心,从一开始的一张白纸到现在的五彩斑斓,这个陕西小伙子浑身干劲儿,恨不能马上投入到现场的施工建设中去。通过培训学习,王志向终于进入施工现场,开启了人生职场第一课。新进厂员工通过程序方案的学习,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深入的结合,作为技术人员的王志向,开启了为期一年的现场实习阶段。带着他工作的老师傅对这个瘦弱的青年很不看好,“这瘦小子,干不了两天就跑了。”

王志向却偏偏打破了老师傅对他的看法,他虽然性格腼腆,却是个“硬骨头”,别人说他不行,他偏偏要行给他们看。白天他跟在老师傅后边,勤快地打下手,闲暇之余也探听点老师傅的施工经验,晚上,他翻看方案和图纸,细细研究,短暂的时间内就迅速的成长为一批进厂人员中的佼佼者,连当初不看好他的老师傅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立足岗位展现技术风采

有了现场实际工作的支持,回归技术岗位的王志向更加得心应手,他开始着手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对核电工作程序的学习和深入探索,王志向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核电“技术经”。密密麻麻的施工日志,横平竖直的CAD绘图,精雕细琢的方案编制,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写满了王志向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只有立足岗位,热爱岗位,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乐趣,才能真心实意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之余的王志向也爱写写诗,有对妻子的爱慕之情,有对儿女的慈爱之心,有对父母的养育之情,有对朋友的思念之意,更多的是对核电建设的敬仰之心。“初涉电建就能接触到核电建设,这对于一个电建人来说是无比的幸运,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一个跳板,更多的是公司进军核电事业的敲门砖。”对核电的敬畏让王志向对核电建设充满了向往,他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强自身核电知识的学习,积累的丰富的核电施工经验,从一无所知的职场小白到现在的核电技术多面手,王志向经历的不仅是10年来的岁月沉淀,更多的是他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

初心不改彰显青年担当

2019年,结束了阳江核电3台机组的安装技术工作,王志向主动申请到海外项目历练自己,“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伙伴,不同的工程标准,可以让我更快的成长,更全面的增强电建施工技术储备。”来到伊拉克鲁迈拉项目的王志向不仅要面对新的技术要求,更要面对一群语言不通的施工人员,这无疑对他技术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王志向总给女儿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现在用在自己身上也十分恰当,他也会在学习阿拉伯语的时候笑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只能呜哩哇啦的手语沟通,到现在面对外籍员工,时不时地的蹦出几句熟练的阿拉伯语,王志向也只用了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每天清晨出工后,他总是会微笑着回应外籍员工的问好,“哎喝兰哦赛喝兰”即便不是十分标准,但这已成为彼此一天合作的开始。

作为鲁迈拉项目的优秀青年员工,王志向主动加入了项目防疫防控小组,定期对生活区域进行消毒防控,帮助项目员工进行实时体温监测,帮助隔离监测员工进行日常送餐及生活用品,定期在群组里发送疫情防控信息及防控措施。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缓解了部分员工对于疫情的恐慌,“我现在做的无非就是一名普通青年员工应该做的事,疫情当前,我们虽然渺小,但众志成城,战胜疫情,指日可待。”

从一个刚刚踏出校园的瘦弱陕西汉子,到现在技术熟练的电建施工专工,王志向用10年的青春时光将困难这块铁杵磨成在施工建设中穿针引线的技术支撑,他从一开始的艰涩难行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经历的也不只是3000多天的日日夜夜,更多的是对梦想电建蓝的执着,是对青春答卷的无悔回答,这10年的电建时光,赋予的,收获的,都是最初的梦想。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