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平日“水电兵”,险时“抢险队”

水电基础局发布时间:2021-08-26 16:45:25  作者:王丰收

 “日喀则定日县绒辖乡形成堰塞湖,下游绒辖乡交通、通讯、电力中断,400余名村民被困,接到当地通知,我们现在马上准备出发抢险。”

晚上12点,一个仓促的电话响起,王赟迅速赶到定日县绒辖沟。

由于连日降雨,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绒辖乡绒辖沟盘山公路上游约2公里处,河道右岸两山相夹山沟爆发较大泥石流,泥石流堵塞原河道导致道路损毁阻断,并将原河床推移至左岸山坡下。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王赟带着抢险团队立即出发,凭借之前多次参与执行抢险任务的丰富经验,在路上就策划起了抢险方案。

受灾地点处于绒辖沟旁山沿河路段,地形狭窄,地址陡峭,受到今年“4.25”地震影响,沿线碎落物体较多。该地区属高原深谷地段,雨水充沛,气候湿润,严重影响公路行驶安全。抢险队员们从日喀则市区出发,翻越崇山峻岭,历经千难万险,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在第二天到达堰塞湖现场。

到达现场后,调动多方资源,利用挖机、推土机等设备,一路掘进堰塞湖周边,初步形成50米长临时道路。随后,经过现场测量,数据分析、整理,连夜绘制堰塞体地形图,商议抢险方案,为堰塞湖应急抢险和后续处置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工作结束,已经是凌晨4点。

接下来,王赟和队员们夜以继日的开始了抢险工作。组织人员、设备,在堰塞体上开挖形成泄水沟槽,降低堰塞湖湖体水位。

“没有条件洗澡,加上空气潮湿,身上都是臭的”“被子一直都是潮的”“几乎天天都在下雨”......抢险队员们时常发出这样的“抱怨”。

抢险项目的临时驻地距最近的乡镇80公里,交通不便,每周三和周六才会安排车辆到镇上采购蔬菜。

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从来没想过退缩。

通讯恢复了,水电恢复了,临时道路畅通了。通过努力。保障了下游400余名被困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一刻,队员们才踏踏实实睡了个觉。

这是王赟第二次参与抢险救灾。

2020年9月,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上游的嘉隆措冰湖发生山洪、山体滑坡,对聂拉木县城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嘉隆措为冰蚀槽谷湖,即由冰川推移、冰水冲刷形成的湖泊。山洪爆发后,湖水位快速上涨,由于洪水冲刷和河道下切,使东北侧终碛垄临河侧发生小规模坍塌,长度约135米,最大高度约12米,潜在冰湖溃决风险,嘉隆措冰湖应急除险迫在眉睫。

在险情发生后,水电基础局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和大型设备物资前往聂拉木县嘉隆措冰湖现场参与抗洪抢险。王赟和抢险队员们历时近两个月的抢险,冰湖水位下降近4米,修通抢险道路5公里,车辆直通冰湖湖面,疏浚被泥石流拥塞河道2公里,冰湖对下游聂拉木县城的威胁得到极大缓解。

然而,今年汛期刚到,抢险工程又遭遇了新的挑战。5月29日,聂拉木冰湖抢险项目营地右侧山沟,突然爆发山洪,洪水夹杂泥石流从500余米高的后缘山脊中倾泄而下,使得河流改道,瞬间掀翻营区外侧挡坎。

山洪导致该处修建的县城供水设施全部损毁,项目营地4顶帐篷被淹,1处桥梁过水涵洞被砂石堵塞,洪水漫流,多处道路被毁,通往县城的唯一交通生命线中断。

王赟分析后得出,此次山洪爆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5月26日聂拉木县发生4.2级地震,导致震后山体松动;另一方面是受印度洋热带气旋“亚斯”影响,持续降雨80多个小时,多处出现泥石流、雪崩。

王赟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报告震后现场情况,开展震后灾情排查工作。山洪爆发后,营区人员在发现灾情后第一时间沿着逃生路线紧急撤往左侧高处避难山坡。

他又紧急调派2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赶赴山洪现场抢险,并组织上游2名放牧的当地老乡、4名中科院山地所监测人员和28名施工人员紧急撤离,面对滔滔洪水和被冲毁的道路,安排被困人员分批乘坐挖掘机撤往安全地带,并紧急转往聂拉木县城。5月30日21:30,被困人员全部安全撤离至县城,由项目部统一安排了食宿,被困车辆和机械设备均已转移至安全地带。31日,水电、道路、通讯已全面恢复。经历地震、山洪,聂拉木冰湖抢险项目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自救。

在每一次抢险中,王赟总是很冷静的去处理各项突发事件。在他看来,抢险救灾要拼速度、拼效率,更要拼细节。正式这样的性格优势,让他成为了抢险的“专家”,抢险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总是能“逢凶化吉”。   

从边境小镇到珠峰脚下,水电基础局的抢险队员们组织有序,抢救迅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对他们的写照。他们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跋涉于崇山峻岭、冰天雪地,战严寒、抗冰灾,经受住了超乎常人想象的考验,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履行了央企的光荣使命,用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西藏”精神。

聂拉木冰湖抢险前后对比

定日县绒辖乡抢险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