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网讯 (通讯员 李满仓、王伟) 俗话说“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为了四川西部民生发展,全国首条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就此展开序幕。
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是四川省川西高原交通体系首个落地的建设项目,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轨道交通旅游观光试点工程,也是国内首条山地轨道交通。项目线路全长约123公里,建设工期6年。
水电七局承建的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项目DSZQ-2标段,全长11.652千米,工程包括4座桥梁和2条隧道。隧道总长9058米。其中,施家山隧道长4483米,观音坪隧道长4575米。
展担当,跑步进场前期筹备
2021年11月29日,全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项目——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传来好消息,施家山隧道出口大里程反向出洞,隧道进尺突破千米大关,吹响全隧道提前贯通决战冲锋号。
时间回到2020年7月,水电七局中标都四线项目DSZQ-2标段。轨道分公司迅速成立前期筹备组,以七局人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作风跑步进场,开始项目的组织策划,展开与业主、监理和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沟通协调,有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2020年8月10日,施工红线放线启动,征地拆迁和杆管线迁改工作正式开始,为项目后续主体工程施工提供了先决条件。
与此同时,项目部加紧开展前期征地工作,打开了施家山隧道进口施工便道的首个工作面。
2020年9月1日,完成施家山隧道进口施工便道修建;
2020年9月14日,作为全线第一个建设完成的项目部驻地正式投入办公;
2020年9月17日,项目2号拌和站进场施工;
2020年9月25日,试验检测中心试验室完成建设,具备验收条件;
2020年9月28日,完成施家山隧道进口红线用地征地工作;
2020年9月29日,施家山隧道正式开工,项目部高效优质地完成了施工节点目标;
2020年12月2日,在业主、监理及当地政府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首条隧道正式进洞施工仪式在施家山隧道进口现场举行。此举标志着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项目进入了正式主体结构施工,受到业主、监理及当地政府的一致肯定和表扬。
2021年2月8日,春节前夕,业主发来表扬信,对项目部圆满完成2020年各项节点目标,实现了开门红给予高度赞扬。信中指出水电七局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全体员工攻坚克难,顺利实现关键节点目标。尤其是高标准完成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建设,在全线大型临时用地及临时设施标准化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2021年3月5日,水电七局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项目最后一个隧道主体工点观音坪隧道出口正式进洞。
至此,水电七局都四线项目进入全面施工新阶段,吹响了主体工程大干的集结号。
在都四线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以及轨道分公司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对进场之初项目建设规划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生产以及瓦斯管控等工作,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人力和资金支持。
强落实,瓦斯管理取得实效
“高瓦斯环境下,任何一点安全纰漏都可能造成灭顶之灾。我们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才能保障施工安全。”项目经理曾建军这样说道。
面对施家山隧道以及观音坪隧道两条总共长达9000多米的高瓦斯隧道,项目部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
一是建立瓦斯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符合现场的瓦斯防控管理制度,成立瓦斯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通风、监测等各专业工作组,明确瓦斯防控工作各环节职责,解决瓦斯防控工作所需的人、财、物。通过技术防控和监督,落实到日常的检查、督促、整改,保证日常瓦斯防控管理的闭环。
二是制定瓦斯防控管理细则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瓦斯防控管理细则,使管理人员有明确管理指南,作业人员有具体作业指导。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对方案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并落实到位。同时,根据各作业环节的性质和危险源的识别,制定相对应切实可行的瓦斯防控措施。
三是持续性强化瓦斯防控专项培训。对所有涉及到隧道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岗前和瓦斯隧道基本知识培训,提升瓦斯防治基础知识水平与瓦斯隧道管理能力。此外,还定期分工种对施工人员进行所在岗位瓦斯防控专题培训和警示教育,使各工种知晓自己所在岗位瓦斯防控方面应遵守的制度,从而指导其工作中的行为。
四是招聘瓦斯防控专业队伍和专业人员。招聘了超前地质预报单位、有矿山爆破资质的爆破公司、瓦斯检测监控单位(自动监控和人工检测)、专业矿山救援队,达到瓦斯防控工作由专业人干。同时,招聘地质、通风、瓦斯机电等专业人员,保证对各专业队伍和施工队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五是引进新技术和采用新设备。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新设备,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为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提供地质依据;爆破采用煤矿许可电雷管,最大限度保证操作人员安全;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可随时在监控系统界面显示各类监测数据和风机的运行状态,做到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风量,从而达到安全、节能的效果;安全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全方位无死角进行瓦斯监控,对隧道内人员实时动态跟踪监测,实时监测当前隧道内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具有对现场人员进行搜寻和定位等多项功能。
六是采用矿用漏泄通讯系统。为了实现隧道无线通信且符合高瓦斯隧道要求,在隧道中敷设射频同轴电缆。除进行日常无线通话外,本系统装备了连续不间断电源,避免了因停电引起的通讯中断,同时具有应急联络报警的功能。
七是严格门禁管理和动火作业。凡进入高瓦斯隧道必须更换防静电服,禁止一切违禁物品带入隧道,消除人体静电,并接受金属自动探测和人工检身合格后方可进入隧道。同时,隧道内动火执行作业许可制度,根据实时瓦斯检测数据执行不同级别的作业审批流程,所有动火作业瓦检员、安全员必须旁站检测和监督。
八是规范爆破作业。对民爆器材的申领、运输、储存、管理、发放、起爆等各个环节强化规范管控,经常性组织学习和培训。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爆破”制度,按照爆破专项方案实施爆破作业,在炮后通风不少于15分钟后,由爆破工、瓦检员和班组长进入隧道检查盲炮、气体、掌子面,确认安全条件后解除警戒,方可继续施工。
通过一整套完整的瓦斯防控体系和措施的严格落实,项目在瓦斯防控管理上取得实效,安全掘进数千米。
重保护,生态治理精准施策
都四线项目,从世界闻名的都江堰市开始,线路途经映秀、卧龙、巴郎山等景区,终点到达小金县四姑娘山。从平地坐到山顶,窗外经历草甸、雪山、彩林……一路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因此,都四线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就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求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土地的占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施工期间对动植物的影响,控制施工期间产生的噪音及振动……
遵循规划设计要求,项目部把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放在了与瓦斯防控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进场便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设置环境保护管理专员,各架子队设置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时时刻刻保生态,事事处处创环保。
施家山隧道施工区域位于成都市水源保护地,观音坪隧道施工区域位于虹口自然保护区和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施工伊始,项目部就制定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措施,保护水质不受任何施工带来的污染。
为此,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规划全面的排水系统,实行清污分流,设置五级沉淀池,安装了污水处理器,还增设了压滤机等设备,污水处理后经水样检测完全符合设计排放要求后再排放。
各施工现场内通道硬化封闭,进行洒水降尘,运输车辆封闭到位,设置喷淋设施,雾炮机降尘,拌和站粉料罐安装收尘器设施,所有隧道洞口及边仰坡全部喷播植草绿化,临时施工裸土使用绿网全部进行苫盖。
建立严格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设置危废暂存间、垃圾分类堆放,并与相关单位签订垃圾处置协议和生活垃圾委托清运处置协议,定期处理。
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均完成备案申报,尾气排放检测均满足标准。
一系列严格的高标准措施,确保了成都人民的水源地不被污染,周边生态环境尽可能保持原始状态。
在2号拌和站,项目部采用砂石分离系统及过滤系统,对砼罐废料进行清理回收,既节约了废渣清理费,又回收了骨料,同时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项目部持续标准化作业,真正做到了节约环保,效益显著,被评为安全质量进度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被业主作为样板工程全线推广。
高标准、严要求、工期紧、任务重,在艰难的施工环境下,水电七局都四线项目仍创造多项纪录:全线隧道开挖最快、全线首个隧道进洞、全线首个洞门验收、全线首根桥梁桩基、全线首个承台、墩身施工完成……
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勇于挑战的七局人必将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又快又好地完成各节点目标,以最好的成绩交出都四线建设的优异答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