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潮涌正扬帆。怀揣着与海共舞的愿景,在水电四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远万里来到广东阳江公司,与钢为伍、驭风而行。他们是亚洲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是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的参建设者,作为项目主要装备供应方,他们助力国内多个海上重点风电场并网发电,他们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在海上架起一座座大风车,把呼啸的海风变为源源不断的电能,送进千家万户,他们是——“四局装备”人。
海上“掌舵人”
李睿刚作为水电四局阳江公司“掌舵人”,他始终坚守初心,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建厂初期,百废待兴,时任德昌基地项目经理的李睿刚,在接到组织通知后,他向家人做了简单的告别,便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往阳江的征途,彼时他的长女出生还不满两个月。调任阳江公司工作以来,他分管生产、经营、市场开发工作,带领阳江公司这个年轻的团队取得了多项第一,从国内首个7兆瓦样机塔筒制造,到广东省首个大兆瓦级海上风电项目—粤电湛江外罗项目的生产履约,再到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的“无人区”——三峡阳西沙扒海上风电项目的生产履约,在阳江公司任职的4年间,先后带领团队履约了十余个海上、陆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均取得良好的履约,获得了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
而在成绩的背后,是他勇敢担当、攻坚克难、一心为公的初心,在阳江公司工作的这些年,他始终胸怀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一心一意为企业发展谋未来。在阳江公司筹建阶段,面对迟迟打不开的局面他倍感压力。为了尽快改变工作被动的局面,他通过自我学习和参加公司培训,认真学习,虚心求教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能力,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有了全面的认知。他提出:“靠前指挥,关门工期确保后墙不倒;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开拓市场”,这听起来简单的28个字,在当时却起到了明确人员任务分工,明了公司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
一手抓市场,一手强履约。在积攒发展能量的同时,他时刻将“以现场保市场”的理念放在首位。2020年,是阳江公司的全面履约年,在建项目涵盖了海上风电塔筒、钢管桩、单桩及陆上风电塔筒,同时履约项目7个,产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疫情和履约的双重压力,他带领一线生产干部落实防疫政策、租赁堆存场地、优化车间生产线,保障复工复产后的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车间的整体效能,当年底阳江公司月产能成功突破1万吨,为2021年履约攻坚工作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2021年,面对海上风电“抢装潮”,阳江公司完成了一项在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项目“多、紧、急”的现实状况,绝大多数人建议将在手项目委托外省加工制造,以缓解快要崩溃的履约压力,他力排众议,积极谋划、悉心布局、多措并举,在大力提升阳江厂区生产制造能力的同时,带领团队积极拓展外部装备制造基地,提高阳江公司整体生产能力。最终,通过所有人的团结努力,阳江公司执行的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均在当年完成履约,并提前完成所有产品交付,圆满完成了抢装期的全部交货任务,为公司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面对企业所取得的成绩,他常说“尽心尽力未能十分尽职,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
李睿刚指导工作中(右一)
风电产业之星
成绩的取得,是企业掌舵者呕心沥血、披荆斩棘拼出来的,也是全体员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干出来的。
孙亮,28岁年轻的一线干部,阳江市“海上风电产业之星”获得者。2018年,他怀揣梦想来到阳江这片希望的热土,只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荣光。在厂建阶段,面对繁杂的施工工作,他带领仅有的几名电焊工人在车间铺设预埋件,为日后车间的生产线布置奠基;在基地建设方面,他总是冲锋在前,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基地的项目建设和班组建设中,在阳江公司所打造的每个基地上,都有他带领团队奋斗的故事。
在阳江公司打造的首个基地—珠海基地生产过程中,孙亮所带领的生产团队令人记忆犹新;在粤电湛江外罗项目履约中,面对巨大的履约压力,孙亮带领附件安装班组的工人师傅们进行露天作业,夏天的广东又潮又热,而工人师傅们的干劲却总是鼓舞人心。记得有一次中午实在太热,孙亮招呼大家挤在唯一的一间小办公室里休息,桌上地下全躺满了人,有人打趣到:“你看我俩还睡的高低铺!”乐观、慷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四局装备”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和奉献意识。
在广州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孙亮是大家心目中那块救急救难的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不管困难多大,这块砖都能把缝隙填好。外罗项目首套塔筒制作过程中,孙亮啃下多块难啃的骨头:第一个门框制作、第一个水冷孔加强圈制作、法兰平面度矫正、上两段塔筒电动力电缆敷设、下段塔筒电气部件立式安装……面对取得的成绩他从未自满,而是将荣誉归功于和他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他常讲“没有大家的辛勤付出就没有项目的成功,更没有自己的成绩”。
在阳江基地,为保证工期、提高生产效率,孙亮带领车间工人不断探索工艺方法,使苦干与巧干相结合,在火焰校正和下段塔筒附件安装工艺方面提出的方法和意见为车间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从一线工人一路走来的先进典型,他始终坚守初心,为一线生产保驾护航,在每个发货的瞬间,总有他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阳江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平稳可控,生产效率和履约能力逐年提高。
孙亮(中间)和同事们一起在车间奋战
班组“顶梁柱”
“组织派我去哪我就去哪”,这是阳江公司下料班班长蔡成军在接到去海上售后任务后对大家说的一句话,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一丝推脱,让全体党员、生产骨干无不肃然起敬。
作为下料班组的“顶梁柱”,蔡成军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接近20年,在这期间他带领的团队永远是速度最快、质量最优的,阳江公司所承制的所有项目,有一半的下料任务是他所带领的班组完成的。在三峡阳江沙扒单桩制作项目中,面对近900毫米厚的钢板,蔡成军所带领的团队没有畏惧,在他们眼里任何困难都是眼前的,为此他专程前往同行单位进行学习,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蔡成军率先完成了第一张钢板的下料工作,使单桩制作第一道难题迎刃而解。
2021年5月,在下料工作全部完成后,生产车间对下料班组人员进行了分流,蔡成军被派往海上开展售后工作,为此他积极面对,不断提升个人技能,在海上售后队伍中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团结同事,积极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而对他来说海上售后工作最大的挑战还不是工作过程中艰辛,而是如何到达机位,当第一次坐上交通船赶赴售后现场,他由于晕船吐了一路,当登上机位开始售后时他开始征服自己,看潮起潮落,迎风吹日晒,脚下有劲,手上有力,经过忙碌的售后工作,他在回程时竟忘了自己会晕船,不禁和一起售后的同事唱起了歌,一首《大海》唱出了他们的乐观与豪情,也唱出了“四局装备”人勇敢无畏的奋斗精神。
蔡成军在车间工作中
他们是阳江公司数百名兢兢业业为生产制作而默默付出的员工代表,这样的“追风者”有很多很多……他们中有的因为生产需要和防疫需要已连续三年在生产现场过年;还有一些准备结婚的员工,因为项目履约的原因而主动推迟了结婚时间,有的一推就是大半年,大部分已婚员工更是缺少了与亲人相聚的时光,缺失了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那些为了企业发展而默默付出的家庭同样是阳江公司的最强支柱。“当最后一套塔筒出厂、吊装,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的那一刻,所有的汗水与心酸都化为了成功的喜悦与骄傲!”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变革的号角正式吹响。而“四局装备”人自从奔赴海洋、锚定海工,便笑看风从海上起,苦与泪无惧。未来,他们将在海洋更深远处追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