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b·体育(中国)

坚守改革初心 激发人才活力 中国电建系统优化创新生态筑牢高质量发展底座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4-12-10 14:51:17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院)高起点、高标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升企业创新效能,系统性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近年来,西北院经济效益、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取得显著成效,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评优秀格次,连续2年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次获批国务院国资委未来产业和创新联合体项目,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强化体系保障,构筑科技创新“根基”

  一是梯次布局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围绕国之所需、企之所长,聚焦科技主攻方向,建立“6个国家级+10个省市级+2个集团级+7个政/校企联合+8个院士(大师)工作站/室”多层次创新平台,逐步形成“技术中心—创新平台—专业研究部所”联动运行、高效协同的模式,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深度融合,助力打造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业务发展支撑科技创新的新格局。二是构建合力攻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聚集智力资源。立足业务发展和重大科技攻关需求,通过与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西安交通大学设立联合基金,面向全省实施“揭榜挂帅”,快速汇聚各方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着力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产业示范全链条的堵点卡点,推动产学研联合创新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定制政企联合基金榜单42项,校企联合基金立项4项,整合外部单位40余家。三是健全重大项目管理体系,提升战略科技竞争力。制定《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部考核办法》,引导科技骨干依托主责主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围绕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产业链供应链所困的核心技术,系统谋划和承担国家级和行业级重大创新任务。2023年获国家级科技项目11项,其中牵头6项、参与5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科技项目45项;新增授权专利和软著415项、省部级科技奖63项,同比分别增长26.9%、10.5%。

  强化人才保障,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一是重“培育”,科技人才量质齐升。坚定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系统谋划科技人才布局,深入实施“五个100”人才计划,厘清人才发展“赛道”,通过加强科技领军人才梯队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推介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在“人”这一关键要素上不断实现新突破,2023年新增校企联聘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人次。二是善“引留”,科技人才集聚成势。制定《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办法》《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核心科技骨干退休返聘制度,返聘水电、抽蓄、战略性新兴业务领域骨干科技人才达74人。围绕公司重大科研、战略性新兴业务中紧缺的高端科技人才,通过深化柔性引才用才机制,累积引进院士9人、长江学者3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人、行业知名专家11人;年度引进博士(后)25人。三是重“评价”,科技人才活力释放。建立科技创新积分制度,构建企业各创新主体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协同创新效能持续增强。2023年评选表彰科技工作先进单位4个、优秀工作室4个,实施科技专项奖励800余人次。

  强化激励保障,激发科技创新“原动力”

  一是提升“总量”,完善分配机制。修订《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匹配适应、与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一适应、两挂钩”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大力推行工资总额单列管理,对入选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特支计划团队成员、承担核心技术攻关团队成员、公司核心专业人才、高层次硕博人才的工资总额分别进行差额单列。二是优化“变量”,完善考评机制。创新设立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并刚性兑现,对科技创新组织与推动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研发管理部门及有关科技项目团队进行特别奖励。将科技创新纳入二级经营单位业绩考核体系,根据各单位科技创新积分结果,确定业绩考核得分。大幅提高科学进步奖、发明专利、标准等科技成果奖励标准,2023年兑现的科技成果奖励金额同比增长30%,创历史最高水平。三是强化“增量”,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做好岗位分红方案优化和激励兑现,优先将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骨干和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核心团队纳入激励范围,激励对象中技术和科研骨干占比达到80%以上。基于海上光伏智能装备研发项目,个性化定制科技型企业项目收益分红激励机制,充分用好用足激励“工具箱”。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