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环保 > 水处理

“双碳”目标将对水污染防治产生重要影响

科技日报发布时间:2021-03-31 11:38:22  作者:李禾

  3月30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b·体育(中国)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对水污染防治产生重要影响。

  张波指出,污染治理过程本身是耗能的,甚至消耗还比较大。比如污水处理有曝气的过程、投药的环节,垃圾有焚烧的过程,这些过程和环节本身都是高耗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在污染治理领域出现一些新工艺、新产品,以降低能耗;还将促进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后剩余污泥的综合利用。

  “我国很多地方都缺水,污水处理达标后白白排放掉了,太可惜了。把这些水再生利用起来,对每个城市而言都是巨大的稳定水源。”张波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水的再生利用,意味着降低了能耗、节省了药耗,既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可减少碳的排放。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污染治理工艺一定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对此我们充满着期待。”张波说。

  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确定的12个劣Ⅴ类国控断面全部消劣。2804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问题完成整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914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

  张波说,黑臭水体是百姓身边的水环境问题,治理还存在诸多短板。比如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起来了,但质量不高,有错接的、混接的、漏水的;沿河环湖的城乡接合部,部分地区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比较突出,导致汛期时水污染较为严重。今年将开展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精准、科学制定黑臭水体攻坚战方案,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98.2%黑臭水体已消除

3月30日,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生态环境部举办的例行b·体育(中国)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914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今后生态环境部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碳达峰“十四五”怎么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碳达峰“十四五

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专家访谈2021-03-31

最新!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正式发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今日正式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原文如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气候变化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
行业要闻2021-03-30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李楠桦)据生态环境部消息,3月23日,我国与欧盟、加拿大通过视频形式共同举办第五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强调,“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中方将采取更
政策2021-03-30

运用电力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治理

  本报讯 3月24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与苏州供电公司签署“电力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精准治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优势互补、深入合作、联合发展。协议明确,双方将探索“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政企合作新模式,打

运用电力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治理

  本报讯 3月24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与苏州供电公司签署“电力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精准治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优势互补、深入合作、联合发展。协议明确,双方将探索“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政企合作新模式,打

运用电力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治理

  本报讯 3月24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与苏州供电公司签署“电力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精准治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优势互补、深入合作、联合发展。协议明确,双方将探索“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政企合作新模式,打
大数据2021-03-30

英中共庆气候科学合作七周年

今年英国和中国将分别作为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 15)的主办方,共同引领全球范围的地球保护行动。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李楠桦)据生态环境部消息,3月23日,我国与欧盟、加拿大通过视频形式共同举办第五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强调,“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中方将采取更
政策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