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环保 > 综合b·体育(中国)

外媒团“走进中信”探寻中国环保科技密码

新华网发布时间:2024-11-01 11:07:04

  10月29日,在中信集团成立四十五周年之际,外交部中国国际b·体育(中国)交流中心邀请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媒体机构的22名记者,组成外媒团走进中信,实地参观中信环境与北京排水集团合作项目——北京槐房再生水厂(以下简称槐房再生水厂),共同探索中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畅叙“呵护绿色地球、建设美丽世界”的中信力量与中国方案。

活动合影

参观地下膜池

  外媒团记者首先来到槐房再生水厂地下生产车间膜池,在这里,由中信环境自主研发的美能膜技术工艺备受外媒团关注。该项目采用美能膜技术,全年可将2亿立方米污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再生水。吉尔吉斯斯坦NEWS.KG通讯社记者Temirova 对神奇“膜”法频频发出赞叹,“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高效的净水方法!”他表示,吉尔吉斯斯坦河流、湖泊众多,非常需要像美能这样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装备。


参观“一亩泉”湿地

  随后,在水厂出水口“一亩泉”,外媒团记者实地体验由水厂排放的生态补给水所形成的湿地景观。湿地绿树环绕、水清草碧,既闻不到一丝异味,也听不到噪音,鱼虾、鸳鸯在水中欢快地游动,这经过美能膜工艺处理的清澈流水,出水水质可达到中国地表水环境IV类水标准。

  “这里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我非常喜欢。很难想象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竟然能变成环境优美、植物繁茂的湿地。”塔吉克斯坦阿维斯塔通讯社记者Abduqahorov兴致勃勃地从出水口取水样进行检测,看到检测结果,他兴奋地表示。

  金秋时节,湿地栈道两侧的山楂树挂满果实,观光木桥沿河蜿蜒,不远处时有水鸟起落。大家竞相合影留念,并用镜头记录下眼前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每到一处,都为中信在推进水环境治理中的成果和亮点由衷点赞。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传媒网主任编辑Gaziza 谈到:“一亩泉”湿地公园水质清澈、生物多样,这样的污水厂实在让人惊叹。中信环境和哈萨克斯坦已有非常优秀的合作项目,期待未来能有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外媒团记者体验中国茶文化、了解美能膜工艺技术

  回到槐房再生水厂综合楼,伴随着阵阵古乐、袅袅茶香, 中信环境为外媒团记者组织了一场中国茶文化的交流体验。活动以茶为媒,让外媒团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信环境美能膜在饮用水净化方面的独特技术优势。


外媒团记者与中信环境座谈交流

外媒团记者争相交流提问

  在近距离感受中信的水处理科技魅力后,在座谈交流环节,外媒对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中信方案”与“中信技术”兴趣浓厚,围绕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呵护绿色地球等话题,与中信环境展开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外媒团记者将目光聚焦于中信环境的核心业务优势、美能膜技术亮点、海外市场布局、项目建设计划等内容,踊跃提问、积极发言。“中国茶与美能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水处理方面美能有何独特技术优势?”“中信环境的生态技术和业务非常棒,未来是否有在中亚地区进一步开拓市场的计划?”“作为一家国际环保企业,中信环境在不同地区有何不同市场策略?”“中信环境如何保证海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热盼合作的情绪在交流中不断升温,为座谈会营造了更加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氛围。

  此次活动是中信环境连续第三年邀请海外人士参观槐房再生水厂,也是中企深入践行ESG理念、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缩影。中信环境董事长杨书平表示,中信环境秉承中信国际化、市场化基因,凭借生态环保领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和突出技术优势,近年参与了“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水处理及资源化、水环境治理、绿色工业服务、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助力当地提升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期待外媒团记者能将中信环境助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探索与实践传播到海外,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奔向金色未来。

  中国外交部b·体育(中国)司参赞刘禹同,中国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减污降碳研究与传播部负责人刘梦羽,中信环境副总经理陈克玲,北京排水集团总经理助理张志渊等出席活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