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当到了夏天,母亲都会晒酱。母亲晒的酱有黄豆酱、花生酱、西瓜酱等,但晒得最多的还是面酱,因为面酱在小时候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是当酱油使用的。
首先是备料。母亲会找来一根长竹竿,一头绑上镰刀,抓住另一头,勾住院子里那棵香椿树的树枝,“咔嚓咔嚓”全割下来。再掐一些鲜嫩的花椒叶和勾下的香椿叶一起用水漂洗干净,沥干备用。
接下来母亲会挖半盆自家用石磨磨成的小麦粉,加入用香椿叶和花椒叶煮过的水反复揉搓,最后和成又白又光的面团,就可以放笼屉上蒸了。在这当口,我早已抱来干柴,火旺旺地烧起来。母亲在笼屉上铺上笼布,把面团在笼布上均匀地摊开,拍平,搭到锅上,盖上笼盖,烧火的任务就归我了。
在这当口,母亲也不闲着。她会找来一个筐子,把提前准备好的香椿叶和花椒叶均匀地铺到筐底,做成中间低四周高的形状。面团要一直大火蒸四十分钟以上才能熟。出锅后要趁热切成指头粗细的条条,均匀地码到筐子里的叶子上。上面盖一层叶子,最后用塑料纸把筐子包住扎紧,就可以放到温暖的地方发酵了。
此时,刚过麦收,打麦场上堆满了麦糠。母亲会把筐子搬到打麦场上,埋到麦糠里发酵。母亲说,这样做出来的面酱香味会更加浓郁。为了防止鸡鸭等小动物以及小孩子搞破坏,母亲还要到村子边上砍一些酸枣刺,把整个麦糠堆严严实实地围上这才作罢。
经过二十多天的发酵,那些小条条基本上都熟透了。母亲从麦糠堆里把筐子扒出来,小心翼翼地揭开上面的叶子,里面的酱胚就成了暗红色。此时已有了酱香,但不甚浓烈。母亲用竹片把酱胚全部刮到盆子里,再倒入适量加盐的凉开水,搅拌均匀,就可以放到阳光下晒了。
这晒酱也是有讲究的,要把盆子支起来,让面酱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并且要一个多小时搅拌一次。就这样每晒几天还要加入香椿叶和花椒叶水,搅拌均匀继续接受阳光的馈赠。如此反复几次,直到两个月后面酱彻底被晒干,母亲会将其装入塑料袋,密封保存。
那时候,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帮母亲搅面酱。那些面酱经过阳光的暴晒,香味越发浓烈,我总是一边搅拌,一边贪婪地嗅那香味儿。
到了秋冬时节,母亲会从塑料袋里取几块晒干的面酱出来,放锅里炒到飘出香味,再倒入用香椿叶、花椒叶、茴香叶等天然香料煮过的水,大火熬煮十多分钟,起锅用纱布过滤,放凉后,母亲会将其倒入一个小瓷罐里,密封保存。平时做汤面条时,舀一勺入锅,其它什么调料也不用放,就能满屋生香。呷一口入嘴,那种浓郁的酱香味使人永生难忘。
如今,母亲已年过古稀,再也做不动面酱了。但是,童年时代那掺和着浓浓母爱的面酱的香味一直氤氲在我的记忆里,恐怕今生都挥之不去……(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