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已初步完成。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具备了“中国氢能看广东”的各方面先天优势。
在此背景下,广东应如何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广东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委员、民进惠州市副主委,广东中欧合作中心主任、广州市中德氢能源研究院院长郑勇强提交了《关于推动广东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建议广东应下好先手棋,扬长补短,着力氢能产业的顶层规划设计,在地区产业链互补、关键技术突破、制储运加各环节降本增效等方面先行先试,科学布局,为氢能产业发展贡献广东智慧。
2021年11月,《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意见征求稿)提出了具体目标:到示范期末,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广东年供氢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约200座,车用氢气终端售价降到30元/公斤以下。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广东氢能企业已涵盖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电堆与系统、整车设计、燃料电池零部件制造、应用场景等全产业链,拥有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制储氢)、鸿基创能(市场份额全国第一的膜电极生产企业)、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电堆生产企业)等全国龙头企业,形成几个布局完整的氢能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其中,广州、深圳、佛山具备较为完整的氢能全产业链,东莞、云浮、中山、韶关、阳江、茂名等地则依托本土优势发展部分产业。广东全省已汇集氢能企业超400家,产值超100亿元;加氢站建设数量54座,位居全国首位;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768辆,安全运营里程超3000万公里。
在广东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难点痛点。郑勇强认为,广东氢能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于氢能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的一些关键技术仍然被国外垄断;电解水制氢成本过高;氢储运在区域、成本控制、安全性面临技术挑战;缺乏基础设施布局,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难;用氢端需求关注方向过于单一;氢能技术标准不完善等。
郑勇强建议,广东制定氢能专项支持政策。根据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明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对已享受国家财政支持的项目及企业进行奖励补贴;尽快出台广东省氢能产业扶持、燃料电池城市示范群实施细则、奖励办法,支持开展低谷电制氢示范等;统筹现有财政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如建设氢能实验室等公共创新平台,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支持企业对硬核“空白”技术的研发等。
他建议,应出台加氢站运营管理相关政策。明确加氢站主管部门,加快加氢站项目科学选址,优化加氢站审批流程,推动加氢站项目建设,引导燃油商用车置换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支持并指导企业办理电解制氢项目安全生产许可证。
郑勇强同时强调了聚焦氢气制储运基础设施降本增效的重要性。他认为,应加大力度支持加氢站建设,推动中石油、中石化建设油氢合建站,建设制氢加氢加油一体化综合能源补给站,降低氢气价格和缓解氢源不足问题。多途径、多渠道加强供氢保障,综合降低氢能制-储-运-加-用成本。
郑勇强还建议,“以原创性研究及突破为支撑,以产业化核心技术突破为重点”,解决成本、耐久性等重大科技问题。瞄准世界清洁能源前瞻性、颠覆性、战略性发展方向,聚焦“下一代高效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与材料”,重点突破燃料电池系列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大力度支持现有具备世界先进技术引进资源与优势的平台,发挥对外合作优势,支持与本地先进技术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与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氢能产业链各环节面临的重要瓶颈。(记者吴文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