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湖美,美在瀛湖水。
瀛湖水清,可观云影,可见鱼跃。瀛湖水绿,温润如玉,浩瀚无垠。瀛湖水奇,雨雾云烟,气象万千。
瀛湖之水何处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汉江上游安康城西南的火石岩处修建安康水电站,夹山筑坝,坝成湖出。于是,有了西北五省最大的淡水湖,湖区面积达77平方公里,有了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景致,人称“陕西的千岛湖”。
雨从天空落下,雾自山腰升起,雨中的瀛湖是一幅淡墨山水。雨滴落在山间,落在屋檐,落在湖面。雨滴在湖面荡开一圈圈涟漪时,一群人正紧盯着电脑屏幕上一个又一个闪烁的小红点,从水情测报系统的流域图上,获取瀛湖和周边站点的降雨信息。
他们是安康水电站工作人员,桃花盛开时,他们跋山涉水在百余公里外的三十余个雨量监测站点查看遥测设备,走访上下游梯级电站沟通防汛信息,穿梭在大坝上下,周而复始维护每一个防汛设施。进入五月,他们守在大坝,守着瀛湖,白天黑夜,须臾不离。暴雨来了,他们为江河把脉,与时间奋战。雨过天晴,又赶赴重点工程的项目现场,赶到沿江居民的家中进行回访。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与水相伴,关注着每一滴水来自哪里,去向何处。
安康水电站的建成,肩负着伏波安澜的重要使命。汉江,为长江的最大支流,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汉江洪水早在南宋就有记载,民间流传一种无奈的说法:“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两山夹一川的地势,如叶脉般分布的支流,众多的梯级电站,让这群守护安康家园的人,不敢丝毫掉以轻心,每一滴水都如千钧重负,关系着下游百姓的安危。
在他们的守护中,安康水电站水库大坝,用巍峨的身躯,拦截汹涌激流,削峰、错峰、滞洪,自1989年下闸蓄水以来,平稳度过了32场过万流量洪水。2010年7.18,将五十年一遇洪水降至二十年一遇,最大程度保护了下游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2011年9.18洪水过程,推迟安康城区洪峰过境时间17小时,避免了城区百姓夜间搬迁,汉江防汛撤离转移无一人伤亡。2020年,拦蓄洪水6.5亿立方米,有效减轻汉江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许多时候,他们腾库早、泄洪小、流量匀,超过1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在安康市民不知不觉中悄然过境。
汉江水流过瀛湖,流过大坝,穿城而过。沿岸的灯火把安康的夜晚装点得激情四射,闪烁的光影倒映在宽阔的江面,像晃动的七彩的虹。水意味着平安,更意味着光明。1990年12月12日,安康水电站4号机投产发电。1992年12月25日,电站单机容量20万千瓦的四台机组全部联网,安康和西安的电量更加充沛,陕西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大大增强。
如何把每一滴水都变为清洁的电能,安电人从未停止努力和探索的步伐。这个七十年代设计、八十年代施工、九十年代投产的电站,它没有一流的设备,没有兄弟单位后来居上的机遇和优势,他们注定面临着更多的风雨洗礼。
弄潮儿当勇立潮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打响了一场场设备翻身仗。2002年实现了机组计算机监控;2010年完成了110KV和330KVGIS的更换;2016年至2020年完成了4台机组首轮次A修,一步步推动企业实现“华丽蜕变”。发电三十年来,安康水电厂累计发电达64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2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96万吨,生态环保效益明显。
一湖好水滋润一方百姓,清澈的瀛湖水,把沿途的林子、田陌、村庄,映照得水色迷离。白色的水鸟在碧绿的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往来船只载着游客的欢笑,飞溅起清澈的水花。沿岸农家的炊烟袅袅,饭菜飘香。瀛湖的杨梅、枇杷、金钱桔、纸核桃,从汉水出发,走向四方。
这汉水也通过南水北调去往北京。为守护这江清水,安康水电厂共产党员服务队员们成为汉江“清道夫”,开展常态化库区漂浮物打捞,漂浮物最多的时候,他们吃在船上,住在船上,守护着绿水青山,守卫着人类的家园。累计打捞漂浮物18万余立方米,确保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在库区周边植树2万余株,绿化面积450亩,建成了绿满山、花满园的“花园式工厂”、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代又一代安康水电人与水相伴,将岁月融入山川河流。
水自瀛湖来,承载着安康水电人的光荣梦想,带给沿江两岸人民安澜、宜居和繁荣。她奔流不息,一路向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