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大陈岛草木葱郁,海风和煦。这一位于浙江台州湾东南洋面的岛屿,不久前在全国率先开建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正越发热闹。
“岛上年平均风速6.8米/秒,年有效风能时数达7000小时……工程项目依托当地风电资源,要构建基于100%新能源发电的氢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国网台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预计在今年12月底前投运,将利用“风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实现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
“十四五”开局以来,浙江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该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的建设,仅是其中一例。
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提出将全过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水平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如果俯瞰浙江海宁尖山新区,一定会被厂房上密布的光伏发电装置所吸引。作为我国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起步最早的区域之一,尖山新区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314.4兆瓦,人均光伏容量9.7千瓦,超过浙江省人均0.23千瓦40倍以上。
据了解,2020年全年尖山新区新能源发电量5亿多千瓦时,占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按照每月用电200度计算,足够20多万户家庭使用一年,且为清洁能源,相当于年节约标煤20多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万吨。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浙江省能源能效稳步提升。2009年至2019年,浙江煤炭(高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63.2%降至45.3%;天然气(低碳能源)占比由1.49%升至8.0%;非化石能源(零碳能源),如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占比从13.6%升至29.9%。
此外,2020年,浙江省单位GDP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能效水平居全国前列,为力争在2030年前率先实现能源领域碳排放达峰,并在完成目标期间更加“精打细算”。
2月25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出“能源碳效码”,并接入浙江政府服务平台“浙里办App”,依托电力大数据平台,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电、气、煤、油等能耗数据,转换成单位产值碳排放量,进行精准统计、分析和赋码,科学直观反映区域碳排放强度及行业、企业碳效水平。
国网浙江电力有关负责人解释道,企业能源碳效分为5个等级,等级1、2表示企业单位碳排放量低于行业平均,碳效最高,等级3表示企业单位碳排放量近于行业平均水平,等级4、5表示企业单位碳排放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碳效最低。“查询‘能源碳效码’后,自己直观地认识到了企业能耗较高但产值低下的情况。”长兴旭日粉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芳表示。
截至3月底,在湖州长兴县,共有23个行业领域792家规上企业的碳效测算已完成,碳排放水平一“码”了然。
浙江省发改委2月份发布的《浙江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4%,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400万千瓦左右,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30万千瓦左右,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260万千瓦左右。
浙江省能源局二级巡视员王京军表示,面向“十四五”,浙江省将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其中光伏的新增装机力争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着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加储能创新发展,创建若干个新增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超百万千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