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快速充满400公里续航的“超级充电设备”,安全、可靠又省心的“公交全自动充电机器人”,能对充电负荷进行有效调节的“车网互动平台”……这些智慧、高效的电力设备都来自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
占地56亩的实验基地,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国网北京电力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科院等电力领域国内科研机构,着力打造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检定检测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平台,致力于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相关技术研究,探索出了一条以“引绿、赋数、提效、汇碳”实现园区低碳发展的路径。
图为基础充电设施智能检定检测流水线
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立以来,用电需求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通州地区电力最大负荷较2016年增长78.1%。2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得批复,将绿色发展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能源成为其中三大重点支撑之一。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服务首都的窗口单位,国网北京电力积极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多类型综合示范,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案。在2023年先后发布《城市副中心电网发展行动计划(2023-2035)》和《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城市副中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图为公交全自动充电机器人正在工作
主网方面,依托环京特高压网络结构,构建“多向注入、多点支撑”的骨干双环网,到2035年规划新建“1+13+62”座变电站,实现新增设备容量翻一番,在全面满足城市副中心发展建设需求的同时,也为未来有效承接高比例外来绿电、支撑本地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简称CIEMS系统),全量接入电、热、气、油等多品类能源数据,成为副中心城市大脑智慧能源版块,助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攻克交直流混联微网技术难题,在通州区前疃村试点建设全市首个智能微网“零碳社区”,通过应用交直流混联技术、配备2台150千瓦时移动式储能装置,实现台区功率互济、峰谷调电和光伏协同消纳,每年减少碳排放610吨,源网荷储“社区级”协同联动取得突破性进展。
图为前疃村交直流混联微电网模型
前疃村建设交直流混联微电网系统是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村级示范的生动实践。截至2023年底,全村光伏全年发电量约101万千瓦时,全村绿电占比达到51.3%,全年减少碳排放约610吨,为乡村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可靠接入提供示范样板。
通过聚焦服务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三大领域,国网北京电力以数智化手段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助力绿色成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更好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电力能源需求,以电力之光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增色,以开拓电力供给新局面为绿色发展添彩。(张昊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