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观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效益综合分析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10-26 18:20:13

摘 要: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启了全国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征程。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被视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社会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环境效益评价方面都具有优势,对投资者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投资方式,同时有助于国家重要战略的落实。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效益;经济效益评价

引 言: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光伏发电作为最经济可行的发电方式,已经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可以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是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式。2015年新电改实施以来,分布式电源项目的试点和示范工作正全面推进,开发运营模式不断创新,其中基于分布式电源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及发配售业务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分布式光伏市场竞争激烈,央企、国企、外企等纷纷进入。基于此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对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1 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意义

1.1 有利于稳定扶贫区域内贫困居民的经济来源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贫困居民经济来源的不稳定是影响“扶贫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国家整体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相比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的投资效益受项目本身装机容量大小的影响相对较低。为此在扶贫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依据当地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电价及国家的相关补贴,每户可每年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预计五至六年内可回收投入的自筹资金,并在后续的使用年限内继续获得高额的纯经济效益,不仅稳定了经济来源,更提升了经济收入,为脱贫减贫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艰巨工作。在扶贫减贫工作落实过程中,不仅要挨家挨户的解决好个体精准扶贫工作,更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筹划解决集体经济的问题。集体经济是影响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促进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进行合理化建设,也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渠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稳定贫困居民的经济来源,在此基础上农村集体经济也获得了新的动力,从而有效地激起了附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区域内农村集体摆脱贫困现状。

1.3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我国部分贫困地区地域偏远,始终采用传统燃烧木材方式获取热能,不仅增加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造成一定程度环境污染,也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埋下巨大安全隐患,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若是采用光伏发电来获取热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化学能源和木材的消耗,也确保了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一举多得。有利于消纳光伏发电产业的产能。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产能一直居高不下,相比于光伏发电的需求和消纳能力,光伏发电产能呈现过剩的态势。过去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方式相对单一,基本依赖于出口,因此很大程度上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国外光伏发电市场的影响较大。国家提出“光伏扶贫”的精准施策方针,为过去过剩的光伏发电产业产能消纳指明了道路。在扶贫工程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的市场环境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扶贫工程中的合理化应用,有效降低了我国光伏产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提高了国内光伏市场的经济效益。

2 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效益分析

保温、隔热、节能降噪。光伏组件除了可以发电外,还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雨天,光伏组件还可以缓冲雨水对屋面的冲击,并能降低雨水冲击屋面产生的噪声,同时可以抵挡紫外线的直射,延长屋面的使用寿命。(2)降低限电的可能。电网公司在用电高峰期阶段,通常会对耗能大户采取相应的限电措施,来减轻用电负担,而光伏发电系统在日照充足时发电功率高、发电量大,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限电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3)提升企业社会形象。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发展,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使用绿色电力,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减少污染、预防雾霾,减少碳排放,同时还可享受国家和地方节能项目补贴。(4)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光伏发电可以满足用电需求,同时利用太阳能源发电,可以节约标准煤,同时能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根据节能减排计算标准可以得出,每兆瓦电站一年可以节约标准煤313.97吨,减排CO2量869.52吨,减排SO2量26.16吨,减排氮氧化物13.08吨,减排碳粉尘237.22吨。

3 光伏发电的应用

3.1光伏幕墙

光伏幕墙通常是指在建筑围护结构的外表层将光伏发电技术与子相结合,或者将建筑维护结构直接取代,这是一种新型的能源方式,实现了建筑外幕墙技术与光伏发电新技术相互结合。这样光伏幕墙就可以代替传统的外墙面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能源的消耗;通常建筑物的屋顶面积比较窄小,这就可以修建太阳能墙面加以利用;可以有效的阻隔外界噪音的摄入,将传统的围护结构在隔音效果上的缺陷加以改善;可以降低墙体本身的温度,遮挡阳光起到隔离热度的作用,提高建筑物室内的舒适度;所以在建筑物设计光伏幕墙系统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当地的太阳辐射的特点,周边环境的温度特点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建筑物与光伏幕墙相结合的优选方式,以及如何优化节能效果,真正合理的利用光伏幕墙给建筑物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3.2 光伏大棚

农业大棚的光伏大棚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农产品的培养中,作用主要就是用于蔬菜生产,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大棚已经在切花和盆花栽培、养殖业(养鱼、养猪、养牛、养鸡、养蚕等)、林业生产(培养观赏树木、林木育苗等)、果树生产(栽培柑橘、冬枣、樱桃、甜瓜、西瓜、草莓、葡萄等)等多方面得到应用。植物生长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很高,光伏技术应用到大棚制作中,不仅增加了光照,其施工材料还能防风、防水,而且其中的PVB夹胶膜吸收掉很多的紫外线,可以杀除害虫。有效地提升了作物的产量,保证了作物的质量,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在农业大棚中应用光伏技术,实质上就是在建设大棚的过程中,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充分结合,属于一种综合性农业开发模式,集太阳能发电、特色种植为一体。在相关调查结果中显示,目前我国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建筑面积已经超过了200多公顷。如果在农业大棚建设的过程中,将光伏发电看作是基础,不仅仅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利用光伏发电还能够为植保设备、灌溉设备、补光灯、照明灯等设备提供电能,甚至能够满足周边农户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另外在农业大棚中,普遍存在着保温、升温等问题,特别是在夏季,很多蔬菜正常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而通过使用光伏技术,红外线能够得到有效隔绝,大棚中不会进入过多的热量,进而保证蔬菜能够正常生长。同时在黑夜和冬季的时候,棚内红外波段向外辐射程度也大大减弱,避免昼夜温差过大,起到保温的作用。

结 语:

总之,分布式光伏发电在能源优化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降低碳排放量,经济效益评价效果良好,光伏发电方式会对能源结构的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薛振宇. 益西措姆. 李敬如. 张立锋. 时光远. 贾永慧. 谢晓琳. 扶贫光伏发电典型接入方式及经济效益评估[J].供用电,2019,36(04):79-85.

[2]张翼霏. 光伏发电项目的成本效益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

[3]施泉生. 于文姝. 谢品杰.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32(01):100-106.

[4]罗凤章. 米肇丰. 王成山. 方陈. 李登武. 刘 莉. 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7):163-169.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