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打造“光伏+”模式提升绿电供应
镇江日报发布时间:2023-02-08 11:27:42
推进能源结构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上月中旬,(镇江)有限公司第五期6.278兆瓦的柔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由此,镇江地区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了133万千瓦,约占当地最大全网用电负荷的四分之一,规避了发电侧传统火力发电,降低了发电成本,用户侧逐步进入清洁低碳模式。
光伏发电分为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前者属自发自用、余电并网模式,后者可直接并入电网。去年以来,我市加大重点领域光伏建设推进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型电力装备和新能源产业,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我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孚能科技产能工程中心高级总监谷明介绍,孚能科技从事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遍布国内外市场,结合自身空旷的厂房屋顶,利用企业6栋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21万平方米的厂房柔性屋顶资源,分五期建设完成柔性屋顶光伏项目,总并网容量达到28.35兆瓦,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柔性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孚能科技采用分布式发电、柔性屋顶光伏电站投运后,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一天可发电6.5万千瓦时。据测算,孚能科技柔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均发电2767万千瓦时,年均减排二氧化碳25901吨、减少二氧化硫239吨、减少氮氧化物69吨、节约标煤9131吨。
市发改委能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启动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传统能源逐步退出。截至去年底,全市开发建设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总规模达90万千瓦,较2021年增长26%。
而“渔光互补”作为一项成熟的光伏应用体系,也已成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途径。这类光伏电站一般建在大型水域表面,上层用于光伏发电,下层用于水产养殖,让水面高效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模式的发展是新型工业与现代设施农业的有机结合,同时配合开发休闲服务业,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叠加,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近年来,我市推进实施了帷瑞8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协鑫丹徒6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渔光互补”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高效农业基地建设,缓解了环保压力。
阳光下,丹徒区宝堰镇徐巷村万顷洋水面波光粼粼,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熠熠生辉,与周边的田野、村庄融为一体,构成绿色发展新画卷。
余刚是安徽人,原本从事养殖行业,2020年在宝堰镇徐巷村承包1040多亩鱼塘,并参与了当地的“渔光互补”项目。“‘渔光互补’模式下,光伏板能遮挡阳光,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抑制藻类生长,为鱼虾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这1000多亩水面上的光伏板,一年能发电7000万千瓦时。接下来,我们还将在附近进行、蔬菜种植,打造渔光互补农业观光旅游点。”余刚与负责光伏发电的工作人员走在田埂上,一边商量着规划内容,一边确认用电安全。
测算数据表明,90%以上的二氧化碳来源于能源的使用和排放。因此,我市将能源转型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加速推进。根据《镇江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到2025年,基本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截至2022年底,我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43.30万千瓦,较2021年增长20.24%。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18.70亿千瓦时,占全市全社会用电量的6.27%,较2021年增长了1.36个百分点。
中国电力网:你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
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力网
中国电力网简介: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b·体育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服务热线:400-007-1585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电力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