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b·体育(中国)

成都有本光伏产业的"百科全书"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3-09-18 09:10:12
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顶贡大草原上,100多万块光伏板连绵起伏――这里是国家电投兴川实证光伏电站,这里发出的电,将并入四川电网主网,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与光明。

与此同时,800公里外的四川天府新区,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的工作人员谢绫正实时接收、分析电站传来的数据,“这些数据数量大、维度多,可谓光伏产业的‘百科全书。’”



容易“出错”的电站

只为筛选出最合适的光伏组合

迎着高原的寒风,呼吸着稀薄空气,负责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的王兴鹏开始每天的例行巡逻,忽然,他的手机响起,“王工,王工,系统显示IV区8号子阵有个逆变器报警了,快去看看……”

现场经过检查,原来是逆变器接地导致报警,于是王兴鹏和同事将出现接地的逆变器故障立即恢复了,并记录下报警逆变器型号、原因、处理情况等。这边刚刚处理完,系统又提醒他另外一个区域的组件发现问题……

“在我们这个电站,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故障出现率要比一般的光伏电站高很多。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我们组装的方式有错误。”

“那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我们电站的定位决定的。”王兴鹏解释,一般光伏电站以发电为主要目标,通常选用一到两种产品,选择发电地点也往往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但实证光伏电站除了发电,更重要的目标是研究不同光伏产品的性能还有在极端环境下的反应,“所以我们采用的光伏产品达到上百种,几乎涵盖了国内外主流的光伏产品。”

“产品产地不同,生产的厂家不同,型号不同,出现不兼容或者故障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工程管理部专责人员曹衍香补充,他们会将不同型号的产品以排列组合的形式分别安装,组装的角度和方式也各有不同,目的,就是要筛选出发电最稳定、最能适应高原地貌、高海拔的光伏产品,为后期光伏产业在川藏高原以及全国范围内相似场景地区开展光伏高质量建设提供依据。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和适应,我们的年平均发电量达到12.68亿度左右,大约相当于32万人的年平均用电量。此外,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一主三副气象站、600多套测试设备,布置测点29万余个,每天实时采集实证数据超过300GB,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比分析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等关键发电设备户外长期运行的效果。同时与成都四川公司西南能源研究院建立互联网专线,方便成都的专家更加深入数据分析。”曹衍香说,他们的实证试验数据将向能源主管部门和行业研究机构共享,并计划在近期发布相关数据成果。

光伏板下的牦牛

是“牧光互补”示范区的成效

高原的阳光炽热耀眼,电站内,还有一头头牦牛在光伏板巨大的阴影里悠闲地吃草。

“这也是我们电站的一个特点。”曹衍香笑着说。

原来,实证光伏电站所在地是一座牧场,周围的牧民们在这里养殖了1000多头牦牛。在电站筹备前期,有一些问题也一度困扰了电站团队――草场的草如果长得太高,可能会遮挡光伏板;如果人工除草,不仅成本更好,也可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光伏板如果太低,可能会阻挡放养牦牛,牦牛还会撞击到组件等设备,不仅阻碍放牧,还可能增加设备故障率。

“受到光伏羊的启发,我们在建设的时候也在思考,既然其他光伏电站能在电站养羊,我们是否可以在光伏电站养牦牛呢?”

经过专家分析讨论,甘孜兴川公司意识到,这确实是可行的。一方面,经过光伏板的遮挡,高原牧草受到阳光直射的强度还有时长都会降低,反而会促进牧草的生长,另一方面,在光伏板蒙尘的时候,会用水去清洗,水从光伏板上流到地面,也会促进牧草的生长。

就这样,让牧民继续在牧场放牧的方案通过了,为了让牦牛能在光伏板下自由穿行,电站特别提高了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距离地面最矮的地方,也达到了1.8米。与此同时,我们在巡逻时,也适时根据牧草的情况补撒草籽,可以说,光伏电站运行后,这里的牧草质量比过去还要好。”

曹衍香的分享,也得到当地牧民次称曲批的认可,“电站来后,牧场草好了,我们的牦牛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肥硕了,牦牛在光伏板下遮阴吃草,更加悠闲自在了,我们的收入比过去也进一步提升了。”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实证光伏电站不仅提供了光伏产业的百科全书,还成了‘牧光互补’示范区所在地。”曹衍香笑着说。

来源:锦观b·体育(中国)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