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活动是目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双碳”目标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尤为关键。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汇编》,共收录23个案例,江苏3个入选,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践、南京电力自动化制造企业工业生产绿色智慧用能实践、苏州耐克物流中心低碳转型实践。观察这些项目的经验做法,记者发现,不同用能场景下,能源消费端的绿色转型不再局限于节能降耗,本地可再生能源供应也在增加,供需两侧协同互动越来越深入。
智慧改造,提升综合利用效率
提升工业用能效率,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从源头减少碳排放。根据国际能源署分析,到2050年,能效提升是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的最主要途径,其贡献约为37%,是实现碳减排最重要、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正在帮助越来越多工业企业提升能效。
智能立体仓自动分配元器件,机械臂自动筛选继电器,激光叉车式AGV(自动导向车)点对点配送……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国电南自)江宁园区的车间里正有条不紊地按照实时订单生产。
“近三年公司业绩增长都在10%以上,但整体能耗并没有那么大的增幅。通过对配料、筛选、生产、检测、配送等各个环节针对性改造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单位产品能耗降低。”国电南自电网业务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吕守彤说,生产设备是用电主体之一,智能化改造对企业节能降耗帮助很大,依托智慧信息系统,总体生产效率提高42.48%。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园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重点区域和设备用电数据。5月23日,记者在园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中看到,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呈波动下降趋势。
绿色制造不只是生产,还与产品设计、包装、运输、回收等环节有关。“公司全部采用无铅生产线,物料采购时会对供应商提出明确考核要求,保证原材料符合公司环保技术标准,比如焊接生产线常用的焊锡、助焊剂等均不能含有铅。公司产品包装早就从木质换成了纸质,内部物流运输基本也都使用AGV电动车。”吕守彤举例说。
国电南自从2015年便开始尝试含“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的微电网系统,在江宁园区停车场顶棚和办公楼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334kW,一年发电约30万千瓦时,可节约电费约24万元。
在江宁园区里,记者看到另一块停车场已清场,四周拉上了施工围挡线。国电南自电网业务研发中心稳控所所长温富光告诉记者,项目目前正在实施二期计划,今年内这里就会安装上新的顶棚光伏设施和充电桩。项目二期建成后,园区光伏装机总容量近2MW,同时还会引入更多新技术,如将安装80多个新型充电桩,包括V2G充电桩、超级快充充电桩等,电动汽车接上微电网后,可以起到分布式储能作用,通过能源优化调度,构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后续项目还要在另外两个厂房楼顶加装光伏设施,届时预计新能源发电量将超过园区全年用电量的50%。配上储能等其他设施后,在用电紧张时,园区的光伏储能和外部供电可以无缝切换,保证两个厂房生产基本不受限电影响。”温富光说。
创新机制,引导区域用能转型
苏州工业园区的东南部有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这里集中了有机废弃物利用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东吴热电厂、天然气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在有机废弃物利用厂内,餐厨和厨余垃圾在厌氧发酵罐里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沼气提纯后输送至天然气接收站供园区居民使用。
“2023年,产业园共处理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约17.04万吨,产生生物质天然气约800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746吨,减排二氧化碳17.32万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绿色升级,计划通过建设运营“风、光、储、充”项目,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2023年2月,污泥处置厂0.85MW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年发绿色电力85万千瓦时,消纳率99%以上;第二污水处理厂6MW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三季度并网,项目年发绿色电力567万千瓦时,基本可全部消纳;东吴热电50MW/100MWh储能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三季度投运,该项目已被列入江苏省电网侧储能项目规划,建成后将发挥区域电力保供、顶峰、调峰、调频等多种作用。
循环经济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的缩影。截至2023年底,园区清洁能源占比超90%,累计并网光伏规模超290MW,充电站315座,充电桩3038个,园区公交实现100%使用新能源车辆。
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场域。“园区已有2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46家入选省级绿色工厂,4家入选市级‘近零碳’工厂。”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对年度能源消费总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并设立节能减碳专项资金,开展绿色发展年度考核、专题培训交流,引导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体系、落实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培育绿色工厂,鼓励企业探索绿色低碳新技术。
除了节能降耗,园区一些企业还提出了自身运营碳中和的目标。2022年11月,苏州工业园区启用市场化碳普惠交易体系,从分布式光伏切入,对企业碳减排进行量化,并搭建交易平台,这在全省尚属先例。碳普惠交易不仅为企业实施碳抵消提供便利渠道,也增加了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投资信心。苏州中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剑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介绍,通过碳普惠交易,企业每年大概增加数十万元的收入,更有动力在更多公共建筑领域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
今年这套体系走出了园区。4月,位于成都的四川石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通过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平台,购买了张家港兴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0吨碳减排量。据统计,园区碳普惠平台累计交易碳减排量达8000吨,今年已有20余家企业明确碳减排量的购买意向,潜在年碳减排量需求超过2万吨。
多能互补,挖潜可再生能源
位于太仓的耐克物流中心,是耐克集团在亚洲最大的物流中心。厂区里竖立着两台高大的风力发电机,风机塔筒上品牌标志性的橙色引人注目,厂房屋顶上整齐排布着太阳能光伏板。
2016—2019年,耐克物流中心陆续建设了3.47MW的屋顶光伏,地深90米的地源热泵系统以及生物质沼气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450万千瓦时。2023年,物流中心又建设了2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6MW,年发电量约14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约8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随着风电项目的启用,耐克物流中心使用的约70%能源来自三种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中心上空的一缕风和一束光,都可能会被转化成电能,驱动物流厂区绿色运转。
与风电项目配套开发的还有耐克物流中心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远景科技集团是该项目技术合作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能碳管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数字化监控,对园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用电数据,风电、光伏发电数据及充电桩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监测,并建立物流中心用能画像,帮助提升园区能源管理和资产运行效率,为综合降本提供决策支持。
据介绍,厂区内的风光新能源采用第三方合作方式。风电项目由远景合作建设、运维,自发自用,每天持续为耐克物流园提供绿色电力,多余的电量将出售给电网,绿色权益可供耐克分配给其门店、办公室,实现协同绿色转型。
耐克大中华区运营及物流副总裁常远表示:“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消费品牌之一,耐克始终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使命。耐克中国物流中心的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代表了耐克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决心。未来,耐克将继续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供应链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行业的绿色创新升级。”
提升绿色能源占比的同时,用能方式也更加集约高效。物流中心整栋建筑和库区100%使用LED照明,建设风光互补技术的路灯,每年共节省用电320万千瓦时;建筑外墙涂料采用高反射材料,以减轻热反射从而抑制热岛效应;在货架与货架间走道安装自动感应装置,传送带设置睡眠模式,减少能源浪费。
来源:新华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