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b·体育(中国)

分布式光伏“突围”,河南大手笔“源网荷储一体化”能走通吗?

华夏能源网发布时间:2025-01-02 12:16:29

  分布式光伏大省河南,在探索分布式光伏命运“突围”的路上,走在了各省前列。

  分布式光伏发展至今,遇到两大问题:一是接网红区,二是弃光限电,而二者皆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如何突破大电网的接网消纳瓶颈,决定着分布式光伏的前途命运。

  河南省希望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来破局,也就是“绿电直供”,正在推进大规模试点。

  继2024年5月份首次公布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之后,2024年12月12日,河南省又印发《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一口气”安排下了101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并明确在2027年之前全部建成。

  绿电直供,被各方寄予厚望。

  甚至国家能源局在最新的《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罕见提出要“探索建立通过新能源直连增加企业绿电供给的机制”。

  那么以河南省的政策为例,何谓“源网荷储一体化”?简单来说就是在配电网、微电网单元内实现绿电直供。早在2024年5月的实施细则中,河南就明确提出“逐步探索构建离网型微电网,形成稳定的就地绿电供应”的战略目标。

  所谓“离网”、“就地绿电供应”,就是要突破大电网瓶颈,实现直供。

  河南省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最终能否试验成功,意义重大,这决定了各地分布式光伏所面临的消纳困境能否迎刃而解。

  河南分布式光伏困局早在2023年下半年,针对分布式光伏的接网难题,国家能源局在6省组织了专项评估,结果是6省就有150个县成为接网“红区”。

  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接网难题已经席卷了全国逾10个省份,有超过400个县先后出现低压承载力红色区域,包括黑龙江81个县、山西73个县、河南逾70个县、河北南网53个县、广东37个县、山东37个县、辽宁逾20个县、广西10余个县、福建4个试点县。

  分布式光伏大省河南,逾70个县成为接网红区,意味着增量空间没有了——但实际上,存量的分布式发电也很难办——那些已经完成并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也遭遇了被动弃光弃电的问题。

  2023年12月2日,河南省新安县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到电网通知,当日该县9时到13时之间,所有电站进入停发状态,参与调峰。新安县打响限电“第一枪”之后,相同的戏码在更多地方上演,且颇有“星火燎原”之势。

  2024年3月初,据河南漯河地区光伏用户透露,在河南漯河地区“户用光伏的限发时间大概在上午10:00-16:00这个区间”。像漯河地区这样长达6个小时的限发,对于电站收益和未来发电都造成了极大影响。

  从该用户提供的某一日通知信息中可以看到,在下午16时左右,低压分布式光伏配合调峰的工作结束,其中,参与调峰的户数为14360户,可见整个调峰的规模还是不小的。

  另有河南商丘柳河镇一光伏用户晒出发电实情显示,2024年3月12日,该光伏电站上午9点不到“基本上就没有发电了”,一直到下午大约16:00左右才又恢复正常发电,意味着整个限发时长一度高达7个小时左右。

  另一河南某地区分布式光伏用户的发电情况显示,大约从上午10:00开始到下午16:50左右,该电站的发电量为0,限发时间也同样是超过了6小时。

  分布式弃光弃电问题,在河南省近年来的发电数据中也有明确印证。

  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的光伏装机容量为5909.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2.5%。‌‌

  但新能源的发电量仅为520.3亿千万时,发电量占比仅为16.4%,同比2022年下降了5%。而2024年1-5月份,河南省光伏发电25.38亿千瓦时,同比去年下跌了7.2%。

  一边是光伏装机迅速增长,一边是光伏发电量的同比下降,其根源就是分布式光伏的弃光弃电。

  一边是受限于愈演愈烈的配电网容量和接网红区,一边是受限于并网之后的高比例弃光限电,河南省分布式光伏两个困局,都与大电网紧密相连。

  那么怎样“破局”?河南省把绿电直供推向了台前。

  既然现有配电网容量不足,那么为什么不尝试小范围铺设微电网,将分布式光伏与用电工业企业直连?且这一隔墙直连,不但解决了分布式光伏向大电网反送电的问题,同时,离网直供电,分布式光伏消纳难题也得以解决了。而电价方面,分布式光伏将得到一个高电价,工业企业将收获一个低电价。

  至此,河南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电直供,看起来可以实现令各方皆大欢喜。

  “离网”运行谈何容易!绿电直供,为何能成为解决分布式困局的“创新”模式?除了有望给分布式发电提电价、同时能够给工业用户降电价,而更核心的是,绿电直供最大的潜力在于,它试图让风分布式光伏摆脱源自大电网的一切束缚。

  换句话说,河南绿电直供方案的核心要义在于“离网”。

  可有意思的是,河南绿电直供方案的命门,也在于它能否真正做到“离网”。

  目前,从自然人户用光伏到大型工商业光伏,其接网电压等级基本都是在35千伏以下。绿电直供,分布式光伏“离网”运行,是说脱离对35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依赖,不反向送电、扰动电网,理想情况下还不向35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伸手要电。

  然而,众所周知光伏发电是出了名的“垃圾电”,没办法24小时全天候独立供电。在河南源网储荷一体化方案中有明确规定,“允许20公里内的光伏、风电相互配合绿电直供,且同时配备储能”,但要知道,工业负荷多属24小时连续不间断负荷,且用电量巨大,河南这一以新能源为主的源网储荷一体化小型系统,事实上还是无法独立供电,还是需要从大电网接入其他电源。

  如果做不到真正“离网”、避免不了要向大电网伸手要电,那么,大电网能否积极配合,就成了决定绿电直供前途命运的关键。

  这一点,河南省明星“增量配电网”项目——郑州航空港区增量配电网的案例,就诠释了赤裸裸的现实:

  几年前,河南增量配电改革如火如荼开展之际,郑州市政府和比亚迪谈成了一个项目——新港新能源产业园,包括动力电池与汽车制造两部分,该产业园建成后年用电量或将超过5亿千瓦时。

  为招揽比亚迪,郑州市政府抛出一大橄榄枝是“承诺低电价”。郑州市政府的美丽设想是,由郑州航空港区增量配电网将周边光伏、风电收入囊中,然后向新港新能源产业园直供绿电,此举既促进了新能源消纳,又给比亚迪提供了低价电。

  为了提前给比亚迪项目做配套,2022年上半年,郑州航空港区增量配电网的建设运营方——郑州航空港兴港电力有限公司(兴港电力),启动建设配套了110千伏变电站——豫州变电站。经过千辛万苦,耗资近1亿元的豫州变电站于2022年9月建成。

  然而,据兴港电力向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从2021年9月起,兴港电力先后14次向国网河南申报电源接入,后者均以该变电站未纳入升级电网规划等理由拒绝受理。让人遗憾的是,兴港电力的绿电直供设想最终只能“胎死腹中”。

  万般无奈之下,兴港电力先是将豫州变电站卖给了国网河南,其后2023年3月又传出消息称,郑州航空港区增量配电网也已经被国网河南“收入囊中”......

  郑州航空港区增量配电网的尝试,结果是无法真正做到“离网”运行,即无法实现“直供”,彼时的电力系统情况离绿电直供还遥远的很。那么,如今河南寄予厚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就能够做到“离网”运行了吗?或许还要打上一个大问号。

  “输配不分”是大难题回顾郑州航空港区增量配电网案例,之所以做不到绿电直供原因何在?触动了电网企业的电量统购统销利益,是一大根本原因。

  资料显示,新港新能源产业园年用电量超5亿千瓦时,这是一块“大肥肉”。彼时河南省全部增量配电网试点的年供电量,也才只有4.8亿千瓦时。

  设想,一旦由航空港区增量配电网对新港新能源产业园实现直供电,这对依赖电量统购统销的国网河南来说,无疑将造成一大笔损失。

  同样道理,目前河南“大阵仗”的试点源网荷储一体化,最终目标也是绿电直供,而这一模式落地在任何园区、任何项目,也无疑会冲击电网企业的电量价差收入。

  推动试点项目的过程中,如果得不到电网企业的积极配合,也没什么可意外的。

  除了电量收入之争,还有一个问题也会成为“拦路虎”——大电网工作重心的问题。

  由于输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枢纽和安全稳定的基础,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力,大电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然将输电(而非配电)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与工作重点。

  在大电网的投资和收益版图中,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网与低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的输配电价收入比是7:3,但建设成本则是倒过来的3:7。也就是说,相比赚钱的输电网投资,配电网投资的特点是高投入低产出。这种局面下,电网企业对配电网建设的意兴阑珊,也再正常不过了。

  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分布式光伏依赖于配电网建设,但是大电网建设重心在输电网。分布式光伏要想发展需就要另辟蹊径,于是就鼓励“新的主体”参与进来建设配电网、微电网(点击阅读此前解读文章《国家新文件首提“绿电直供”,隔墙售电真的要落地了吗?》)。

  但是,当配电网、微电网建成后,去推动绿电直供的时候,又会冲击到电网企业电量收入,因而,分布式新能源绿电直供,在电源接入方面会受到大电网的掣肘。

  这也是积极先行试点的河南省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搞了多年的增量配电网改革,至今进展缓慢,道理盖源于此。值得注意的是,在增量配电网之后,中央又提出了分布式“智能微电网”的概念(202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集体学习中提及,应对能源发展与转型的一系列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要“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无论是配电网,还是“智能微电网”,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分布式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和平衡。

  智能微电网,可以理解为一个“基本平衡单元”,暗含着分布式新能源的绿电直供,暗含着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系统“自平衡”。也惟其如此,分布式新能源才能摆脱源自大电网的种种束缚。

  但无论什么模式什么概念,要想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系统“自平衡”和绿电直供,都需要大电网的积极配合。但在现今电力系统“输配不分”的格局下,做到这一点很难,很难。

  未来,持续推动包括“输配分开”在内的电改,是绿电直供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环。

  这是因为,输配分开后,大电网将专注于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它为分布式新能源所做的大量系统备用投资,也可以通过向分布式新能源收取系统备用费用的方式来收回成本。

  总之,只有将电力系统中的生产关系理顺了,分布式新能源绿电直供,才能真正跑通。

  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