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的十年,我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暴露出了许多根本性的问题,让产业陷入了无序的发展境地。
以风电和光伏为例,在国补政策的刺激下,风电和光伏装机呈现爆炸性增长,十年装机规模,几乎达到了当初规划的十倍。
随之而来的则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基金入不敷出,留下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缺口。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这个窟窿将会越滚越大。
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虽然暴涨,但是由于其发电的不稳定性及与用电负荷中心错位,结果导致弃风、弃光严重,消纳问题没有根本性解决。
生物质发电在过去的十年,产业规模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扩张,但是受制于高昂的燃料成本,以及补贴迟迟不到位,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
由于廉价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广泛应用,结果导致黄杆的消纳低下。全国范围内生物质发电覆盖的区域,秸秆实际处理量不超过30%。
生物质发电补贴之所以迟迟不到位,主要是受到了风电和光伏的拖累,但是业内企业存在巨大的投机性,也成为产业陷入困境的推手。
相对于风电和光伏的暴涨,以及生物质发电陷入困局,垃圾发电近十年的发展一直是平滑性上升,产业热度始终如一。
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同,垃圾发电除了享受电价补贴,地方政府也给予丰厚的垃圾处理费,因此被投资商誉为黄金产业。
当前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经布局完毕,产业投资已经摸到了天花板。未来垃圾发电将由中投资转向重运维,成为城乡固废处理的调节枢纽。
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事关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各项规划将陆续出台。笔者认为十四五政策的焦点应当轻规划,而重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风电和光伏来说,十四五政策的制定不应当刺激装机规模的扩张,而应当划定生态红线,解决实际消纳为主,否则将浪费巨大的财力和社会资源。
十四五期间,国家应当鼓励生物质热电项目,作为填补煤电去产能后造成能源空白的主力,继续在财政上给予生物质发电支持。
与生物质发电相比,垃圾发电产业已经非常成熟且可以实现良性健康发展,具备平价并网的条件,但要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费的额度。
评论